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伙伴计划”打造会馆文化百花园

2024年10月29日09:35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伙伴计划”打造会馆文化百花园

  位于前门的石埭会馆上演家乡戏。张维民摄

  位于前门的韶州会馆。本报记者 李瑶摄

  本报讯(记者 李瑶)今年9月,石埭会馆重新开放。这座400年历史的会馆拂去尘土,唱响池州傩戏的古腔,再现会馆“说家乡话 听家乡戏”的生动场景。

  近年来,前门多处会馆“一馆一策”活化利用,内容各有千秋:有的打出“会馆有戏”的品牌,有的凭茶文化出了圈,有的变作对外展示窗口,各美其美。

  步入大席胡同20号的石埭会馆,两进四合院红柱灰瓦,院中睡莲摇曳,墨色书写的“山水人文”纱幔装饰飘拂在廊间。

  “池州是徽文化发源地之一,池州市石台县古称‘石埭’,石埭会馆就是明朝石埭先贤创建的。”石埭会馆运营负责人钱汇说,会馆日常免费开放,定位是池州的对外展示窗口,与池州当地文旅集团联动,日常举办文旅推介、商会座谈,展卖当地茶叶、非遗、美食等,“在北京老城有这样一个展示平台,未来的可能性还很多。”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会馆云集。随着时代发展,会馆渐渐沉寂,也失去了当初的功能。近年来,随着老城保护不断深入,让会馆活起来成为重点,2017年以来,临汾会馆变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颜料会馆因“会馆有戏”走红……前门东区诞生了第一批重生的会馆。

  去年,东城区创新推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韶州会馆、石埭会馆作为第二批活化利用的样板陆续重开,成为新模式的代表。

  “所谓‘伙伴计划’,就是不同于以往由东城区‘单打独斗’来修缮、运营,而是鼓励引导会馆原发地参与保护利用。”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说,例如韶州和石埭两大会馆,东城区分别与广东省韶关市、安徽省池州市合作,由区属国企天街集团修缮后,再移交给原发地自主运营。

  引入“伙伴”,重开一年的韶州会馆已探出新路。东厢房,取名“品茗香房”,踏入其中,茶香飘来。“红山银刀”茶品牌负责人李明健正与茶客悠闲品茗。韶关地处南岭山脉南麓,好山好水成就了一杯好茶。作为在京展示平台,去年会馆开放后,韶关市将白茶文化打造成会馆品牌之一。“韶关茶叶在我们当地有名,但北京是蓝海,所以去年我们带来几款产品展示推介试一试,没想到,通过会馆日常的聚会、合作洽谈,韶关茶叶小小地出圈了,开拓了销路,这两年陆续接单、建立合作。”去年年底,李明健正式成为韶州会馆的主理人,以茶为媒,搭建起韶关在京的投资合作平台。

  前不久,东城区又迎来了第二批“伙伴计划”的活力伙伴,“伙伴计划”的会馆空间将拓展到10处。根据蓝图,一个会馆文化体验群落、集萃中华文化的“百花园”将在前门展露芳容。

  记者手记

  会馆活起来呼唤更多“伙伴”

  数百年前,赴京的同乡们在会馆说家乡话、吃家乡饭、听家乡戏,成为古都文化兼容并蓄的生动一景。

  数百年后,当会馆重生,今人重聚此地,乡情浓得化不开。“第一次走进会馆,摸到老砖老瓦老物件,想到100多年前我们的韶州先贤在此创业、集会,我心里油然生出一种崇敬和感动。”北上工作20年,韶关人叶少英是韶州会馆的常客,“很感谢伙伴计划,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在北京的家。”去年开馆至今,已有五百多位在京同乡回到韶州会馆,叙乡情、拉家常、谈发展、谋合作。

  对于会馆原发地来说,重新找回了在京的文化桥头堡。对于会馆所在地东城来说,手拉手的“伙伴计划”,也为文化群落注入了一池春水。相关负责人表示,会馆要持续“活起来”,腾退、修缮以及后期运营需要巨大资金投入,无法单纯依靠政府财政的“输血”。原发地的加入,打通了前期修缮投资、后期运营维护、专业人才保障等文物活化利用多个堵点。同时,会馆功能得到延续、京地交融更加深入、会馆历史文化谱系更加丰富。

  会馆如一颗颗星星,散落在老城的胡同中。会馆活起来,呼唤更多“伙伴”携手,恰如繁星闪烁,让胡同的文化星空更绚烂。

(责编:池梦蕊、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