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京剧《心愿》10月亮相国家大剧院

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尹星云)9月27日,新编京剧《心愿》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举行。据悉,该剧将于10月12日、13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吴蕾介绍了新编京剧《心愿》主演、主奏团队。北京京剧院演员郭玮、周恩旭、曹阳阳、王岳凌等及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王文端、陈晨、唐苏阳、张泽桐、赵艺阳和学生周小晴、郭小雷、刘雨龙等主演该剧。北京京剧院著名京胡演奏家赵旭、北戏副教授王媛媛担任该剧琴师;北戏国家一级演奏员胡小培任鼓师。此外,还有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倪胜春、王雪清,优秀青年演员孙世民、罗帅、王瀛政、王中女,以及北戏郑思杰、张磊、秦伟、戴奕、崔兴巍等多名优秀青年教师和38位京剧系学生共同参演,充分体现出校企合作培养传统艺术人才的初心。值得一提的是,北戏舞蹈系24名学生、曲艺系3名学生、音乐系21名学生同时参演该剧,舞美系42名学生参与了后台工作,体现了艺术传承中的“一棵菜”精神。“这部作品的创排,是对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演员们将用精湛的演技和真挚的情感,为观众带来一场传统艺术的视听盛宴。”吴蕾说。
北京京剧院副院长朱甲介绍了该剧主创团队。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张和平担任艺术顾问、总策划,著名导演叶大鹰为剧本原著,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担任唱腔设计、作曲,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优秀青年导演闫锐担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林蔚然担任编剧。“这部剧的主创团队也是常年活跃在一线的知名创作者,近几个月他们一直与演员密切合作,不断精细打磨。该剧已完成了第一次联排,相信在大家的强强联合和团结协作下,一定能将本剧打造成为一部展现爱国主义情怀和少先队员精神风貌的精品。”朱甲说。
新编京剧《心愿》艺术顾问、总策划张和平,原著作者叶大鹰,唱腔设计、作曲朱绍玉,导演闫锐也分别从各自角度讲述了在该剧创排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以及所凝结的集体智慧,并共同祝愿该剧首演圆满成功。
艺术顾问、总策划张和平表示,《心愿》戏如其名,寄托了剧组全员的美好期许。该剧将在国家大剧院这一国家最高艺术殿堂首演,并将进行多轮巡演。剧组全员将以“一棵菜”精神全力以赴,将该剧打造为“唱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优质作品。
原著作者叶大鹰表示,创作《心愿》原著电影剧本距今已有十数年,此次得以被改编为新编京剧,在激动开心之余也十分期待最终的舞台呈现效果。希望该剧能够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情节、立得住的人物讲好红色故事。
唱腔设计、作曲朱绍玉表示,“戏一半曲一半”,唱腔音乐在戏曲中尤为重要。新编京剧《心愿》作为少儿京剧,以娃娃生挑梁,在唱腔音乐方面秉承守正创新理念,在运用西皮、二黄、高拨子、四平调等唱腔板式的基础上,通过吸收老生、小生、老旦等行当唱腔特色,加以亮音润腔,以符合主角身份特征。该剧还在主题曲中融合《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旋律,在配器及乐队设置上增加民乐队,在保有京剧艺术原汁原味音乐特色的同时强化民族色彩,更加靠近少年儿童审美习惯。
导演闫锐表示,新编京剧《心愿》的叙事中不仅蕴含着红色革命基因传承的故事基底,同时也是讲述少年儿童心理、成长与理想信仰的一部少儿京剧。剧中将现实层面、回忆层面、幻想幻影有机结合,通过舞台的上下结构、360度转台,配合以少儿简笔画风格的画像,形成更符合少年儿童审美的舞美风格。该剧以丰富唱腔和程式化舞蹈彰显戏曲内涵,突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极富观赏性。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带动更多观众走近京剧艺术。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和北京京剧院一直以来作为兄弟单位互相支持、协同发展,两家单位在台前幕后、教学实践、演出经营、剧目创排方面始终深入合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表示,两家单位合力创排该剧具有重要意义,在校园中发挥少先队员的榜样力量,以戏育人;展示当代青少年的赤诚之心、高远之志、奋斗之态,鼓舞全社会的青少年继承先辈遗志、投身祖国建设。希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将新编京剧《心愿》打造为体现“大戏看北京”及“演艺之都”水准的新时代红色题材佳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