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中关村先行先试释放科创新动能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当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风起云涌,加速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正瞄准制约创新发展的堵点、痛点与难点,发挥中关村先行先试“试验田”作用,为北京乃至全国释放源源不断的科创新动能。
减负松绑
激活原始创新源泉
二十年前的初夏,结束了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最后一堂课后,姚期智登上了回国的航班。“我将启程回家,回到我永恒的归宿——中国。”当飞机穿透云层,姚期智内心温暖而坚定。
这一年,身为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也是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图灵奖”唯一华人获奖者,他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为中国培养领跑国际的计算机科学人才,正是姚期智回国的目标。
时间轴快速转动。如今,人工智能浪潮迭起,与清华近在咫尺的五道口,成为群雄聚集的一片热土。不超1000米的范围内,百川智能、智谱AI、月之暗面、面壁智能等大模型明星企业拔节生长,王小川、唐杰、杨植麟、刘知远等一批清华校友已成为中国AI产业的中坚力量,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小马智行创始人楼天城、太极图形创始人胡渊鸣等“姚班”(姚期智创立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简称)门生,已成为科创圈响当当的名字。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新一轮科技变革号角吹响,打破传统条条框框,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成为北京参与这场全球战略科技人才竞逐的破局之道。
2024年开年以来,李文辉一直十分忙碌,他和团队研发的原创型乙肝、丁肝候选药物进入了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找到病毒性肝炎的克星——这款有望填补国际空白的新药被业界寄予厚望。
十多年前,他辞去哈佛大学讲师职位,加入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投身乙肝病毒受体科研方向。过去几十年,全球多位卓越科学家都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寻找过,皆无功而返。
做前沿科学研究,不仅需要物质条件支撑,更需要精神上的自由。在进入北生所的前五年,李文辉实验室没有一篇重量级论文发表。在传统的科研院所,这样的成绩单要面临巨大的压力。然而,作为我国科技体制的试验田,北生所为科学家们提供长期稳定的研究经费,在考核上实行五年一次的国际同行评估,不必考虑每年必须发多少论文。为了让李文辉安心攻克难题,北生所还破例将李文辉实验室的国际评估延期。
更大的自主权、更充分的信任、更专注的科研时间,如同在科学密林中行走的李文辉,终于穿越迷雾探寻到了“亮光”。2012年,李文辉团队确认发现乙肝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关键受体,并在2021年获得了全球乙肝研究最高奖巴鲁克·布隆伯格奖。
李文辉、邵峰、谢晓亮、朱松纯……顶尖科学家相继回归,青年科技人才加速成长,彰显中国科技发展磁场的人才风向标指向北京。一批北生所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一群李文辉这样的科技人才,为北京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筑下重要基石。
半个月前,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名单揭晓,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58项成果入选,居全国首位。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高被引科学家”有411人次,首次位居全球城市首位。北京已多年蝉联科研城市全球第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去年继续位居全球第三。
先行先试
搭建科创“梦想之桥”
“2010年,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在很小的一间办公室就开始创业。中关村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一个十几人的小公司从创办之初就心怀天下,希望做全球市场。”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体会议的演讲台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无限感慨。
如今,已成功跻身全球手机销量前三的小米步入造车领域,实现了全新突破。“创业老兵”雷军立下目标,要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
中关村,这片雷军眼中的“神奇”之地,吸引着无数科技工作者、创业者前赴后继,大胆追梦。平均5分钟,就有1家科技企业在北京诞生。截至2023年底,北京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已达114家,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科技创新高投入、高风险,股权激励一直是科创企业激励、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过去,个人在兑现股权激励时需要一次性缴纳所得税。2022年1月起,作为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配套政策,相关部门在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开展股权激励分期纳税试点,企业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期限,这令诸多高科技企业从业者干劲十足。
“由1年延长到3年,对我们引进和激励创新人才,是一个巨大的利好。”用友集团总会计师陈蕴奇说,这项政策既能帮助企业和个人缓解短时间的资金压力,也能更好地激励人才为公司长期发展贡献才智。今年4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中关村先行先试纳税试点政策向全国推广。
宽容失败的土壤才能结出创新硕果。北京某新药研发公司几年前开始开发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晚期症状的1类创新药物,然而创新药研发投入高,风险大,由于中途筛选得到的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存在器官毒性,因数据结果不好无法推进,科研宣告失败。该公司提出承担单位尽职免责申请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批准了这一申请,企业信用等级并未受到影响。
“让创新创业无后顾之忧,中关村建立了一套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承担探索性强、风险性高的科研项目,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进中能放手拼搏、勇攀高峰。”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医药处处长程伟说。
继中关村“1+6”政策、“新四条”之后,2022年以来,中央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北京围绕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等方面,实施24项重大先行先试改革措施,推动出台基础研究税收优惠、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示范应用等50余项配套政策,发挥了压力测试、试点突破作用。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宽容失败”,是激励中关村人的精神内核。也正因如此,北京滋养与成就了中关村新兴产业的枝繁叶茂,搭建起一个个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梦想之桥”。十年来,北京实现了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四倍多、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一倍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一倍多、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一倍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一倍多、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增长一倍多的六个“创新跃升”。
开放创新
织就全球创新网络
“这不仅是对我们在中国科研和创新领域成就的认可,也是我们与中国放疗事业共同成长、共同探索的重要里程碑。”春夏之交,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接过北京外资研发中心的授牌后,医科达中国区总裁龚安明感慨道。
此次获得北京外资研发中心授牌认定的医科达北京研发创新中心,是医科达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制造中心。早在2006年,医科达便在北京设立生产研发基地,随着在中国的投入不断加大,其在中国的研发团队已超出公司全球研发力量的一半。多年来,医科达北京基地产值提升了约40倍,超一半直线加速器产品出口海外。
出台外资研发中心16条措施,支持149家外资研发中心在京集聚发展……如今,中关村示范区聚集了数百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上市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近千家。2023年,中关村输出技术合同65275项,成交额达68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6.3%。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北京以改革创新、开放共赢的姿态敞开合作之门,全球创新网络枢纽地位持续提升。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道。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走向深入,面对建成科技强国目标的时间节点愈发临近,北京使命在肩,踔厉前行。
下一步,北京将加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率先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领先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前期基础上,北京将压茬推出新的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政策,营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本报记者 孙奇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