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9761亿元
六年来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和AI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多年稳居国内第一
6月6日,《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召开。人民网记者 孟竹摄
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孟竹)“北京高度重视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在6月6日召开的《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介绍,北京已连续实施了两轮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全面布局支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日前印发的《行动计划》为第三轮北京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
张继红介绍,2023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9761亿元,为实现万亿级产业跃升奠定了扎实基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达124.6亿元,比2018年翻了两番多。
2018年至2023年,北京涌现出一批全球顶尖科学家创办的前沿技术企业,上市企业数量新增50家,超过前些年总量,累计达到84家。同时,创新成果不断产出,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50个,AI三类医疗器械产品31个,连续多年稳居国内第一,获批上市的创新药14个,居国内领先地位。“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坚实力量。”张继红说。
“北京已形成了一套市区两级紧密协同、各单位有力配合的工作打法,持续优化了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生态。”张继红介绍,在统筹调度机制方面,建立北京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会同18家与产业密切相关的部门和重点区政府,着力解决医药健康产业主体的难题和急迫需求。
在完善产业要素方面,空间上,产业供地从3年1000亩提高至每年1000亩,近三年为产业累计调度工业用地3663亩,提供标准厂房129万平方米。人才上,在医药健康领域设立北京市首个细分领域的人才专项政策,服务引进一批全球顶尖人才,形成引进紧缺人才的有效路径。资金上,实施“财政支持医药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研发、转化、落地等方面,加强为产业配套资金。
在产业载体方面,建成10万升抗体药CMO(生产代工)平台,布局小分子药CMO平台,搭建了脂质纳米颗粒载体、病毒载体等细胞基因治疗领域技术平台。推动飞镖二期、巢生等高水平专业孵化器投入使用。形成中关村生命园、大兴医疗器械园等7家高品质特色园区。
在配套支持政策方面,围绕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医院成果转化,制定支持举措,推动高博国际研究型医院建成启用。出台“白名单”政策,提高研发物品通关效率。推动实施创新药械不纳入DRG(单病组)付费政策,支持创新产品应用。此外,海淀区、大兴区、昌平区以及经开区分别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我们还积极争取多项国家支持,推动人遗项目审批试点、国家器械北京服务站顺利落地等。”张继红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