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北京市医药企业药品谈判成功率均超90%
北京支持创新医药临床应用 将研究型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6月6日,《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召开。人民网记者 孟竹摄
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孟竹)“近几年北京市医药企业药品谈判成功率均超过90%。”在6月6日召开的《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鑫说了这样一句话。
围绕介绍《行动计划》中市场端支持医药创新发展的相关举措,杜鑫介绍,在服务创新药申报国家医保目录方面,将及时了解北京市创新医药企业产品情况,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和培训,支持企业参加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争取让更多创新药品通过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在建立创新药品挂网绿色通道方面,目前,北京市累计为43个创新药品快速挂网,其中包括培莫沙肽注射液、托莱西单抗注射液等29个国产药品,还包括注射用维泊妥珠单抗、甲苯磺酸利特昔替尼胶囊等进口药品。
在服务创新技术项目方面,将优先启动统一定价论证程序,同步研究纳入医保支付。同时,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受理周期从每半年缩短到每季度,创新医疗器械产生的新医疗技术、新医疗活动不受受理周期限制,可通过绿色通道随时申报。
在保障患者治疗需要方面,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双通道”保障国谈药供应,已在31家定点医药机构开展双通道管理试点工作。近期,将新增北京安贞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待新增试点医药机构运行稳定后,将在全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开展国谈药“双通道”落地工作。
在完善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机制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新药新技术费用,不计入DRG病组支付标准,单独支付,目前已初步形成除外范围名单。北京市出台的《关于印发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试行)》中明确,药品及耗材由企业进行申报、诊疗项目由医疗机构进行申报,申报范围包括三年内新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增加功能主治或适应症的药品、新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因北京市价格调整新增的可另行收费的医疗器械,以及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先对申报产品进行形式审查,再组织临床专家论证,同时通过数据验证其对DRG支付标准的影响,结合专家论证和数据验证的结果,最终确定DRG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范围,根据使用情况统一据实结算,有效期三年。
杜鑫介绍,对国谈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涉及的诊疗项目,不受医疗机构总额预算指标限制,2023年医保基金单独支付创新器械诊疗项目和国谈药达30亿元。
在药品集中采购方面,京津冀第三批37个药品带量采购中选结果于5月底在北京市落地执行;在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方面,推进京津冀“3+N”联盟心脏起搏器类、冠脉药物球囊、冠脉扩张球囊、冠脉导引导管、冠脉导引导丝五类医用耗材续签采购协议申报采购需求量填报工作和超声刀类和吻合器类落地执行工作。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为支持创新医药临床应用,北京将研究型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目前,高博医院已纳入定点医疗机构,支持其与创新医药企业深度合作,打造创新药械验证与示范中心,加速成果转化应用。
除此之外,北京将建立“北京普惠健康保”特药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指导保险公司完成药品信息收集分析,初步形成2024年特药清单调整方案,将于近期发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