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科技创新锻造北京发展“金钥匙”

2024年06月07日08:44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科技创新锻造北京发展“金钥匙”

催生新产业、引领新技术、形成新动能,在北京市委网信办、市经信局、市税务局联合举办的“万千气象看北京 解码新质生产力”集体采访活动中,记者走访了生物医药、自动驾驶、互联网3.0、机器人等领域的多家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和园区,科技创新已成为北京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成为通往未来之门的“金钥匙”。

  技术突破赢来市场先机

  塑料筐里杂乱堆叠着外表如镜面一样光亮的金属棒等零件,医院自动药房里装满液体的一包包透明盐水袋——这些反光或透明的金属、塑料材质物体,人眼不难识别,在全球机器人视觉传感器领域却一直是个难以突破的技术屏障。在位于海淀区的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率先突破了这一技术难点。

  “AI(人工智能)和3D传感器就像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是机器人智能化的关键所在。”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解释道,机器人的传感器像眼睛一样能对物体进行高速扫描,而AI能力使其能够识别物体的种类、姿态、相互关系等。

  在梅卡曼德实验室里,视觉引导机器人正在不断测试、模拟分拣货品、上下料等应用场景。据悉,公司的核心器件已经完全实现自研自产,累计授权和申请各项专利超400余件。

  前沿技术的突破也赢得了市场先机与优势。如今,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产品已经在汽车、物流等领域规模化落地,业务范围拓展到5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台数突破万台。

  今年1到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9%。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3%,汽车制造业增长19.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5%,医药制造业增长1.8%。部分高端或新兴领域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和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3倍、1倍、60.4%和25.1%。

  自主创新助力“点石成金”

  在广西宜州,过去只能当作柴火或被丢弃的桑枝,近几年却成了帮助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物。密码藏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北京。

  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北京五和博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原创新药“桑枝总生物碱”2020年3月获批上市,同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成为全球首个植物来源有效组分降血糖天然药物,也是近10多年国内首个获批的降血糖创新中药。

  这种售价100多元一盒的药,正是由从“桑枝”中提取分离得到的降血糖有效组分制成。截至2023年底,桑枝总生物碱片累计销售收入已超3亿元。而在广西宜州,“桑枝变废为宝”能帮助当地桑树种植每亩增收1000元左右,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在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公司围绕桑枝总生物碱用于“代谢综合征”新增适应症布局了多项研究,并取得显著进展,其中用于“成人减重”的2.3类新药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临床批复,正在开展Ⅰ期临床研究。

  在大兴区兴创国际中心国氢科技公司展厅里,一瓶瓶并不显眼的黑色粉末状催化剂是让“氢”变成“电”的钥匙,由国氢科技团队自主研发。“大家都知道,氢气燃烧会变成水,那如何让氢气产生电能呢?要靠催化剂,把氢里面的电子‘掰’开,之后才能形成电流。”国氢科技关键材料事业部总经理周明正说。

  据悉,国氢科技团队开展氢能关键技术开发与技术难题攻关,是国内外唯一打通氢燃料电池和PEM 电解制氢产业全技术链并实现材料级自主化的企业,其开发的“氢腾”氢燃料电池与“氢涌”PEM制氢装备,产品技术和性能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长期垄断的局面。

  下一步,公司将开发新型车用水冷燃料电池电堆模块系列化产品、百千瓦级大功率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和氢能船舶使用的燃料电池系统,探索先进氢能技术在中重型牵引车、自卸车、船舶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并打造多个氢能交通运营平台,投入各类氢能车辆进行市场化模式运营,实现氢能交通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种子选手”托举未来产业

  北京南站立体停车楼一层的10个自动驾驶专用停车位上,一辆辆戴着“雷达帽”、车上安全员几乎不用操作的自动驾驶乘用车进进出出,它们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自动驾驶,往返于北京南站和北京亦庄之间。

  这是自动驾驶车辆首次进入北京三环内测试,也是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扩区后解锁的新场景。按照计划,预计今年年内,市民可预约自动驾驶车辆从北京亦庄前往北京南站。

  计算速度比电子芯片快约1000倍、功耗却更低的光子芯片,成为当下各国争相布局的前沿产业。在电子城IC/PIC 创新中心园区,众多光子芯片聚集于此。

  一个芝麻粒大小的投影芯片,却能在眼镜上投射出如同投影大片一般的大屏显示效果——这样的芯片装在小巧的眼镜上,就能让人类轻松进入沉浸式的数字世界。园区入驻企业、数字光芯公司董事长孙雷介绍,公司技术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先后完成了我国第一颗Micro OLED芯片、第一颗Micro LED芯片、第一颗8K投影芯片,并刷新投影领域分辨率世界纪录。未来,其将与下游产业链合作,共同为我国元宇宙、投影、电影、激光电视、数字光刻、3D打印等领域提供自主可控的产业化芯片,提高我国相关领域的全产业链竞争力。

  光子信息、无人驾驶、机器人……一个个未来产业的种子在北京成长壮大,助力北京加速实现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记者 孙奇茹)

(责编:李博、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