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沙龙在北京西城举办
“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什刹海揭牌 共谋共创大运河沿线文化繁荣与发展

人民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鲍聪颖)今年是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成功的十周年。6月5日,“龙腾河端,海韵千年”2024北京西城·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沙龙在西城区举办。活动上,“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正式揭牌,未来,中心将承担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职能,立足北京西城,联动大运河沿线8省35市,发挥北京作为大运河终点城市的核心作用,形成伙伴联盟,发挥国家级平台示范及引领作用,共谋共创大运河沿线文化繁荣与发展。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共同为“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揭牌。
活动现场,西城区委书记孙硕表示,要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内涵挖掘,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要以运河为媒,深化发展伙伴同盟,促进经济、旅游、民生、生态等多领域的常态化合作;要推动大运河文化扬帆出海,发挥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讲好大运河故事,传播大运河声音,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出时代的新风貌。
记者了解到,西城区和大运河的渊源十分深厚,什刹海作为北京老城区最著名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毗邻中轴线,是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北端点,承载着丰富的运河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在运河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西城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主旨报告中回顾了大运河申遗的曲折过程,并用大运河沿线地区丰富翔实的案例阐释了要让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保起来;要让大运河资源美起来;要让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从宏观角度论述运河对人类历史的走向发挥的重要影响,分享了作为“河之端”的西城区在推动运河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活动当天,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共同为“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揭牌,并为中心副院长和专家代表颁发聘书。作为运河北端点,西城区更多的担起提升运河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使命。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发布《大运河文化系统性保护·什刹海宣言》。宣言以大运河文化为依托,从保护发展、协同联动、聚焦宣传、创新驱动、汇聚力量五个方面出发,共同守护运河文明。
当天还举办了《新时代大运河风物图》点亮仪式,从南到北 8省35市的风物画卷依次展现。 此外,活动现场来自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30余件(套)运河礼物集中亮相,这些礼物不仅展示了大运河沿线丰富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也体现了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汇的纽带所承载的深厚历史底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