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规划引领 破解危房改造

西城区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启动回迁 20户居民原址“焕新归家”

2024年05月29日10:12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鲍聪颖 于志强)5月28日,西城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造完毕正式启动回迁。从项目启动到给居民“交钥匙”,历时三年多,老住户们终于在原址住上了新楼。

“焕新归家” 居民原地搬新家

5月28日,西城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造完毕正式启动回迁。闻昭摄

“看着这个大红房本,我心里踏实呀!”纪阿姨拿着房本高兴地说:“新房子布局特别好,看着就舒适,像公寓一样。有电梯,楼道里还有安全扶手等‘适老化’设备。”

桦皮厂胡同8号楼位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是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5层住宅楼房。改造前,这里楼房墙体开裂,部分构件脱落,电线、燃气管线等明线挂在楼体外墙上。用住户郝先生的话说:“别提多闹心了!”

2020年11月,西城区相关部门经过详细勘察后,将桦皮厂胡同8号楼鉴定为D级危房,不具备加固改造价值,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并将其明确为西城区首个通过拆除重建方式进行改造的危旧楼改建试点项目(以下简称“桦8危改项目”)。

心系百姓安居冷暖,坚持“有解”思维,西城区委区政府协调各部门通力配合,边尝试边突破,最终将危楼通过拆除原地重建方式得以焕发新生。

5月28日,西城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造完毕正式启动回迁。闻昭摄

“红黄金碧、青院素城”是改造后的桦皮厂胡同8号楼的真实写照。走进新楼房,锃亮的瓷砖、明亮的客厅,大大的飘窗,尽揽四季芳华。质量过硬的品牌家具和设施给人掩饰不住的简洁大气。有限的空间内为居民们留出了收纳空间,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便捷。郝先生告诉记者:“从未想过自己的老旧楼房能够变得如此舒适、美观!”

更令居民们欣喜的是,每户家庭都进行了水电气热智能化升级,安装了太阳能集热板和阳台热水器等节能设施,降低了能源消耗,也为居民节约了用电量。

规自委西城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在不影响临近居民楼采光的同时,将楼体建设与临近道路平行,做到改造后楼体不占道。为了让居民住的更舒服,我们在设计时将室内户型进行了调整,完善套型使用功能、动静分离、户内公区延伸共享。在楼房的结构方面,我们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砖墙承重优化为钢砼墙体,此举节约了空间提升了户内使用面积。同时对公共区域进行了优化,比方合理退线,管井外移,增设电梯等。”

5月28日,西城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造完毕正式启动回迁。闻昭摄

此外,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城市色彩城市设计导则》,改造后的桦皮厂胡同8号楼采用坡屋面,坡屋面采用小青瓦、 灰色玻纤瓦、灰色水泥瓦、灰色彩钢瓦等与街区传统风貌相谐调。

规自委西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西城区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完全按照新建项目标准实施。全过程完整、清晰,未省略任何环节。我们以‘有解’思维创新‘优解’路径,突破关键难点,为民解忧。”

寻求“最优解” 探索解危排难新路径

“桦8危改项目的难点在哪里?首先产权主体多,其次实施主体非产权主体,产权注销后会带来后续的系列影响等,其中最难的就是转移登记产生税费,需要交纳契税。”规自委西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危改试点意见》上没有明确危旧楼改建多个产权主体登记路径,所以这成为考验西城干部智慧与担当的试金石。西城干部积极贯彻“有解思维”,探索“怎么解”,寻求“最优解”。最终,成立工作专班,由专班牵头,规自、住建、房管、税务、街道、实施主体等各部门深入调研交流,结合危旧楼改建已出台政策以及桦皮厂8号楼实际情况,规自分局创新性提出“产权主体不变、实施主体代建”“先注销后首次、一户一首次”的总体办理思路,按照《危改试点意见》相关要求,单套住房包括新增建设面积在内,房屋性质统一登记为“按照经济适用房产权管理”。其中,原住房已转为商品房、已购公房的部分,在办理不动产权登记时进行注记,上市转让时商品房部分无需缴纳地价款,新增面积部分应缴纳。

5月28日,西城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造完毕正式启动回迁。闻昭摄

新街口街道联合社区及项目实施单位,发挥属地责任,强化担当,采用逐户上门、拉家常等方式,主动“问需”,跟居民做好沟通交流,将政策宣传落到实处,精准做到“一户一案”,帮助居民算好长远账,助力居民圆梦新居。

规自委西城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桦8危改项目开工前各项手续办理,创新并联模式,简化审批前置条件。

最终,规自委西城分局以“告知承诺制”即时核发该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仅用时22天完成从用地划拨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手续办理。西城区住建委主要领导挂帅协调,远程在线开标,用最短时限完成项目招标;与项目实施主体沟通指导,精准服务,对施工许可申报资料实行即报即受,当日完成施工许可审批。

采用新型建造技术 三个月建成封顶

为让桦8危改项目的20户居民企盼早日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子,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西城区属国企——德源集团作为实施主体积极推进桦8危改项目,中建海龙科技作为项目承建方参与了桦8危改项目。中建海龙科技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将建造工期缩短了75%以上、实现三个月建成封顶。

中建海龙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采用原创研发的混凝土模块化建造技术(CMiC),通过将建筑根据功能分区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单元内的结构、机电、给排水暖通和装饰装修等大部分工序在工厂进行高标准的工业化预制,最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装嵌形成完整建筑。这大幅缩短了建造周期,居民从迁出到交付、回搬入住,减少了异地安置对原住居民生活的影响。”

5月28日,居民代表签署《桦皮厂胡同8号楼居民公约》。闻昭摄

阳光洒进屋子,桦8危改项目的居民实现了原地搬新家。在桦8居民“焕新归家”交付仪式上,居民代表宣读了《桦皮厂胡同8号楼居民公约》,并表示,未来,全体业主将共同维护小区环境,让桦皮厂胡同8号楼持续焕发生机、长久保持温馨、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责编:池梦蕊、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