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向全球科学家发出邀请 十大科技设施平台开放共享
本报记者 曹政
在昨天举行的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论坛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成果发布会上,北京向全球科学家发出邀请,当前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其中有10个进入运行状态。
十大科技设施平台开放共享
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新“增长极”和“承载地”,本市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相关单位共同布局了一批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科技设施平台集群,进一步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市发改委副主任林剑华披露,截至目前,在怀柔已经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其中已有10个进入运行状态。
这10个科技设施平台中,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是怀柔科学中心首个正式运行的大装置,为防灾减灾、大气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提供研究支撑,目前已服务400余项课题。生命科学研究从纳米级到分米级需要更清晰的成像技术,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可帮助开展脑科学、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生物医学基础科研及临床研究,为创新药、医疗影像设备等企业提供研究支撑,已于2023年底部分试运行,目前正在开展前期研究课题征集。
此外,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先进载运和测量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研制测试保障平台、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总部、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也已全面开放,运行情况良好。
重大创新成果密集出炉
伴随着科技设施平台的建成投用,一批成果已经在怀柔孕育。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是国际先进的集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综合极端条件于一体的装置,可提供多种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制备、物性表征、量子调控等实验手段,为太阳能电池、热电材料、超快激光等产业关键问题提供研究支撑。如今,这里已经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自主研发了国际先进的极端条件物性测量系统和超快球差校正透射电镜。
科教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重大科技成果加速产出,助力协同创新。据介绍,目前,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打造的类脑认知智能引擎BrainCog“智脉”,为类脑智能和计算神经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通用基础组件;深部资源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平台建成的国内首套智能导钻系统“模块-仪器-系统”全链条、体系化研发测试平台,将推动我国智能导钻装备的研发。
支持更多科技组织落地怀柔
自2017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得国家部委批复以来,经过近七年努力,在央地协同、部市共建、院市合作的大力推动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怀柔科学城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最完善、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截至目前,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其中“十三五”时期开工的29个科技设施预计在2025年将全部投入运行。
怀柔科学城还集聚了1个国家实验室、3家新型研发机构、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21家院属单位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人员达到2.3万人。同时,“科学+城”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客厅、雁栖国际社区等重要功能设施已全部亮相,雁栖小镇高标准推进建设。
“我们将加快推进科技设施建设和开放运行,面向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充分共享,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供更加高效、完备的研究工具,实现更多科技创新突破。”林剑华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