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教育

开学第一课含“龙”量颇高

2024年02月27日09:23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开学第一课含“龙”量颇高

  本报记者 李祺瑶 牛伟坤

  柴嵘 王瑶琦 何蕊

  昨天,本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启春季新学期。龙年话龙,各校开学第一课上,含“龙”量颇高。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品读传统文化,树立新学期新目标。

  京雄师生共话“文旅热”

  “同学们,你们知道‘龘’是什么意思吗?”昨天,北京、雄安两地史家胡同小学的师生“隔空连线”,共上新学期第一课。

  在北京的课堂上,道德与法治教师李乐通过大屏幕和雄安史家胡同小学教师张小涵互动,带领两地学生共同感受“文旅热”。一名女生率先抢答:“是龙腾飞的意思!今年春节,我在很多地方都见到了这个字。”

  李乐通过一个小例子抛砖引玉:“今年春节,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龙肇新元——新春文化展’,有一些同学见到了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玉龙。谁还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假期的见闻?”

  三年级学生曲婧蕊主动分享。“我和爸爸妈妈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宏伟的建筑让我印象深刻。我还欣赏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小姑娘和屏幕对面的同学侃侃而谈,“欢迎雄安的同学们来到北京,感受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

  屏幕对面,雄安的学生们也踊跃举手。“我们有圈头音乐会、西河大鼓、武术舞狮……”在老师引导下,大家通过视频展示了雄安地区多彩的新春非遗活动。

  一堂课下来,两地学生都有收获。一名雄安的学生说:“感觉我们和北京的距离更近了。我想和北京的同学们一起,用画海报、拍视频的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给更多人。”

  类似的“双师课”已经算不上新鲜事了。史家胡同小学在硬件资源交钥匙工程的基础上,启动育人资源的交钥匙工程,师徒结对、集体备课、线上教研越来越成为凝聚两校师资力量的重要途径。李乐说:“和雄安的老师在一起思维碰撞,在教学上收获新的启发,两地师生实现了共同成长。”

  寻“龙”活动别开生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的校园里藏着各种龙元素。教学楼前悬挂着“喜迎龙年新学期”的条幅,走廊里张贴着“龙腾虎跃”的春联,校园里还摆放了几棵“许愿树”。五年级学生余志杰写下的新年愿望是新学期成绩更上一层楼。寒假期间,他和6位同学搜集了各地名胜古迹中的龙元素,准备了“寻龙中国”脱口秀。他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希望通过脱口秀让小伙伴们更了解龙文化。”

  还有学生以朗诵、歌唱等形式,声情并茂地介绍了文字、文学、文艺中的龙。该校校长白雪洁说:“期盼同学们以龙马精神之姿,龙行龘龘之势,奋勇向前!”

  还有学校带着学生在指尖寻“龙”。在东城区春江幼儿园,140余名孩子在老师带领下,制作龙面具、手摇龙、舞龙灯等手工作品,在游戏中适应新学期。园长倪彦鹏说,希望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与玩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启迪心智,用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头脑迎接新学期。

  “流动博物馆”开进校园

  一些学校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打造“流动的博物馆”。

  在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一座紫檀雕刻的“永定门城楼”被搬到了开学典礼现场。“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学生们围坐在永定门城楼模型周围,听中国紫檀博物馆的老师讲解国家级非遗项目紫檀雕刻技艺,品味古都的文化韵味。一件件檀雕艺术品前,学生们现场体验拼接榫卯,感受中国传统木作文化的精髓。一名五年级学生说:“榫卯凝结了中国古人的智慧,既神秘又有趣。我想要学习更多有关中国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知识。”

  新学期,该校与紫檀博物馆结对,博物馆的社教老师被聘请为校外辅导员,将带领学生们开展“博物馆进校园”系列活动。该校校长张龙说,与博物馆结对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学校的育人渠道,拉近了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

  海淀区实验小学九一分校的开学典礼上,学生们展示了“甲骨文广播体操”,通过身体动作将静态文字动态展现出来,让甲骨文“活”起来。当天,“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学研究基地”在该校揭牌,该校将定期邀请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专家为师生讲解甲骨文知识,开展甲骨文特色教学活动,鼓励中小学生追溯汉字根源,增强文化自信。

(责编:鲍聪颖、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