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北京城市副中心这十年|六大产业集群助力未来之城加速崛起

2024年02月02日08:44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2月2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2月1日通州区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城市副中心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3+1”主导功能,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产业集群,助力未来之城加速崛起。

数字经济:落地一批融合创新发展典型场景

北京城市副中心不断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竭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发展新标杆。

通州区经信局副局长张妍介绍,城市副中心网络安全产业集群入选北京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已累计吸引218家企业注册落地。副中心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投入使用,108家元宇宙企业入驻。

城市副中心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落地一批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融合创新发展典型场景。在数字文旅领域,元宇宙助力大运河打造线下线上相结合沉浸式虚拟游览体验。在数字金融领域,启动张家湾设计小镇全场景数字人民币建设,推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试点。在数字消费领域,打造3家“北京市信息消费体验中心”。

张妍说,目前城市副中心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5G基站累计建设数量达3518个,基本实现室外连续覆盖;融合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扩区全面启动,涉及通州区175平方公里。

城市副中心积极参与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建,台湖演艺小镇纳入先行区范围。“我们积极推进数据资产金融化,开运联合、佳华科技获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颁发的《数据资产登记凭证》,成为北京市首批数据资产入表试点企业。”张妍表示。

现代金融:对经济增长保持三成贡献率

北京城市副中心立足“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两大定位,金融业不断换挡升级。通州区金融办副主任李虹林介绍,金融业对城市副中心经济增长始终保持三成左右贡献率;地方级贡献超17亿元,占比10.3%。目前已有460余家金融企业在副中心设立,金融业成为副中心支柱型产业。

城市副中心金融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金融创新机制不断健全。全国首创发布支持REITs基金、S基金发展措施,助力优质基金企业落地发展。数字人民币、绿色发展、科创金融领域政策陆续出台、改革稳步推进,已落地数据资产质押贷款等30余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首创业务。

副中心金融机构主体逐步转为多元化发展,属地30家银行有半数升级为一二级分行,上市企业由十年前2家增长到1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由3家增长到22家。资管、理财、支付、公募基金、金融科技等新兴业态实现了“从0到1”突破,金融产业生态在大运河畔形成。

“我们始终聚焦绿色金融、绿色交易等探索,北京绿交所承建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目前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已纳入全国绿色项目3000个,碳配额和环境权益累计成交突破1亿吨。全区绿色金融特色机构达到5家,通州区绿色信贷占比达16.6%,超全国平均水平。”李虹林说。

先进制造:“1+4+3”体系支撑构建高精尖产业新高地

北京城市副中心着力打造以医药健康为战略引擎,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汽车、绿色都市为支柱,面向绿色低碳、数字科技和交叉融合领域的前沿新兴产业为增量突破的“1+4+3”先进制造业新体系,支撑构建错位互补、生态聚合的高精尖产业新高地。

通州区经信局副局长张妍介绍,2023年,通州区3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628.9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医药健康产业实现产值123.6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近20%,近五年年均增速达14%,较2017年实现产值占比翻了一番。智能装备、绿色都市等支柱产业产值破百亿元,“绿色低碳、数字科技和交叉融合”三大新兴领域均有所突破。

目前,城市副中心共培育出5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春立正达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零的突破;培育出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构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雁阵序列,培育出210家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375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单项冠军企业。近八成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品服务关键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超六成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取得实际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提升产业能级,做优产业生态。加强政策助力,建设好北京市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打造数据总部基地,建设文旅和金融数据专区。”张妍表示。

商务服务:打造“五化四有”新商圈

通州区商务局明确聚焦服务便利化、智慧化、国际化、特色化和规范化“五化”要求,针对北苑和九棵树两个传统商圈深入实施“一圈一策”改造升级方案,打造休闲有场、创新有壤、经营有道、品牌有名的“四有”新型高端商圈。其中,怡乐北街金融街片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已申请纳入北京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试点。

通州区商务局副局长温卫娟介绍,城市副中心推进“四夜三多”亮化改造,助推“夜间活力街区”建设。大力推进特色“夜食”、风情“夜游”、精品“夜购”、多彩“夜娱”“四夜”行动,培育深夜食堂、风情夜市等多样化业态,构建汉唐文化、运河夜游等多样化消费场景,助推多街区开展亮化提升改造,形成与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匹配的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夜间经济体系。

通州区致力商业规模化、品质化发展,助推产业发展能级提升。截至目前,通州区商务服务业在营企业27753户,排名全市第三,企业主体数量近五年年均增长13.0%。从空间分布看,通州区商务服务业呈现以围绕运河商务区和环球影城为核心,以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为特色,结合轨道站点一体化区域形成多个商务服务节点的特征,“两区三镇多点”的空间布局逐渐显现。

温卫娟表示,下一阶段,通州区商务局将加速推进3个城市级商圈(环球影城、运河核心区、副中心枢纽)和4个地区级商圈(东夏园枢纽、宋庄艺术小镇、张家湾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完善建设,推动文体商旅产业融合发展,更好满足副中心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文化旅游:加紧谋划环球影城二期三期建设

北京通州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现有路县故城、通州古城、张家湾古镇、漷县古城、永乐店古城5处历史古城遗址,238处不可移动文物,10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州区文旅局副局长盖畅介绍,副中心形成“一区一河三镇”文化和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一区”即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以环球度假区为代表,致力打造面向世界的现代时尚旅游目的地。“一河”即以大运河文化带为引领的运河周边文旅资源,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完成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三大文化设施开馆后每日游客超3万余人。“三镇”即宋庄艺术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打造城市副中心演艺明珠;张家湾设计小镇聚焦“创新设计+城市科技”,持续举办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时装周、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三大品牌活动;宋庄艺术小镇大力发展艺术创意主导功能,打造“北京创意源地”“副中心艺术花园”。

盖畅说,城市副中心逐步构建起集创意设计、原创艺术、演艺娱乐、休闲度假、主题旅游、数字文旅、购物消费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条,形成通州区“总体疏朗有致、主题集聚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

未来城市副中心将加强消费配套布局,促进文旅消费升级,“目前我们正加紧谋划环球影城二期三期建设,三期建成后每年将达到3000万客流量。”盖畅表示。

现代种业:重点发力产业强链补链

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北京城市副中心先行一步建设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园区位于城市副中心南部于家务乡,先后被科技部、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个种业科技特色园区。

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闫怀征介绍,通州区制定并发布了以《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产业规划2022-2030》《关于鼓励现代种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为代表的发展政策指导体系,以“两区两中心”为战略目标,即国家战略物种种源安全先行区、国际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种业创新成果汇聚转化中心、国家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辐射带动通州全域种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6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优势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在园区集聚,园区育成玉米新品种100余个,培育了蔬菜新品种300余个,在国际上首创中国二系杂交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多个农作物主推品种累计推广4亿亩以上,增产粮食200多亿公斤。此外,园区搭建起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动植物分子育种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平台,为全国400余家育种和研发机构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

闫怀征表示,接下来将在推进通州区现代种业产业强链补链方面重点发力,全力支持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推动副中心现代种业产业做大做强品牌,持续点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编:李博、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