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1191个小微项目精准提升“微幸福”
杨庄路22号院修复完毕,居民正在小广场锻炼身体。通州区发改委供图
本报记者 陈强
楼下的乒乓球场缺个顶棚,下雨下雪天居民没法活动;拆违腾出了空地,村里想建设口袋公园却暂时拿不出资金;小区便民活动场地需要改造提升,除了解决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拿出让居民满意的设计方案……居民身边,总有一些需要“小修小补”的地儿。事情看着不大,却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2020年起,城市副中心将市级“疏整促”考核奖励资金切块,按照单个项目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实施“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以“小而快”“小而美”的方式,推进居民家门口的微更新。截至目前,已累计支持18批次共1191个小微项目,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最快仅需2天。
小改造解决“老大难”
新华街道天桥湾小区便民服务空间南侧的乒乓球场,去年春天加装了围挡和顶棚,居民特别满意,“下雨天想打打球,现在楼下就有地方。”刘先生说,改造之前这里就孤零零的一个乒乓球案子,因为设施简陋,根本聚不起人气。
这项改造虽然工程量并不大,但之前一直没动工,因为社区没有资金,只能向街道反映。可新华街道地处通州老城,很多小区的问题比这个更急迫,街道的资金也很有限,只能先拣急的办。
“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为球场改造工作提速不少。工作人员实地踏勘后,精准核定了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仅以8800元投资、不足半个月工期便大幅提升了球场功能。通州区发改委副主任张芳说,“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的初衷,就是以项目化手段解决百姓诉求强烈的烦心事。这类事情工程量虽小但解决的却都是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比如,2023年该工程总计332个项目,总投资5760.23万元,平均下来每个项目仅17.35万元,投资金额并不算大,实现了小改造、小投入解决“老大难”。
街乡镇可线上申报
副中心“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还与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紧密结合。比如,马驹桥镇后银子村的口袋公园,就是由“疏整促”腾退空间变身而来,公园虽然不大,但健身器材、绿化、步道齐全,将整个村子的“颜值”提升不少。
与大兴区、经开区交界的马驹桥镇,距离通州区政府30多公里,即便走六环路不堵车的情况下也得半个多小时。要想让口袋公园用上“小微资金”,镇里工作人员难道得频繁去区里交材料?通州区有22个街道、乡镇,与河北省交界的于家务、永乐店、漷县等地,去趟区政府得1个多小时。
为方便各街道、乡镇申报小微项目,通州区发改委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电子系统中为小微项目专门开辟了申请通道,属地在线上就可以完成申报。小微项目从申报到审批,采取发改、规划、住建多部门联审的方式,由几个部门一起实地踏勘,共同确定项目的可行性。这个过程相当快,一般不超过20天,最快的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仅需2天。项目一旦获得审批,街道、乡镇就可以组织有专业资质的队伍进场施工。
项目与责任规划师挂钩
“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实施几年来,通州区发改委还围绕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等治理难题,探索出了“小微项目+”路径,推动部门大联动,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
杨庄路22号院住宅楼密集,公共活动空间却很少,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便民活动场地显得特别珍贵。随着时间推移,设施逐渐变得陈旧。不少居民拨打市民热线,希望能改造提升。
杨庄街道在向区发改委申报的同时邀请副中心责任规划师04组团“新芽项目”团队参与方案设计。很快,来自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师们来到小区现场踏勘、测绘,并在小区里及线上向居民发放问卷,征求意见。保留现状廊架,增加健步走、儿童活动空间,改造亭子,改善绿化……居民的一项项好建议,全都纳入改造方案中,随着工程建设,逐步变成现实。
“新的一年,我们将持续深化‘小微项目惠民’成果,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把解决问题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小微项目工作质效的重要标尺,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张芳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