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中关村软件园创新活力加速迸发 每平方公里产值达1830.5亿元

2023年10月27日17:17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中关村软件园占地面积仅2.6平方公里,却站在了行业创新发展的前沿,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量子信息、智能网联等方面,率先形成了全国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20余年来,中关村软件园已成长为国内软件信息行业智力更密集、创新更活跃、产业更集中、单位经济产出更高的科技园区之一。

每平方公里产值1830.5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中关村软件园实现总产值4759.3亿元,比2021年增长10.8%,每平方公里产值达1830.5亿元。园区企业研发投入613.4亿元,比 2021 年增长20%,研发投入增速超过收入增长,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2.9%。

园区产业生态日趋完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关村软件园来自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收入超过99%,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收入占比达94%。园区加快打造国际开源创新社区,明星开源项目已达293个。

中关村软件园自主创新活跃,先后落地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拥有20余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涌现出了“知识增强的跨模态语义理解关键技术及应用”“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量子通信系统”等颠覆性技术成果,成长出1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

今年,得益于前瞻的产业布局,园区开始涌现一些新的产业热点,并正在形成园区产业的新增长极。园区近几年布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数字人、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工业软件与工业互联网、机器人与无人机、物联网、信创、量子科技等前沿产业领域,已初见成效。

持续迭代数字化创新服务体系

“以技术革新服务!”中关村软件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园区产业大脑为数字中台,结合IT及互联网企业的研发、测试、运营需求,中关村软件园持续迭代数字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提供超级连接、超级计算、共性技术支撑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此外,还通过“自建+联合共建”的模式,建设了5G适配验证平台、AI开源算法和工具平台等技术服务平台,帮助科技企业缩短创新周期、提升研发能力。

围绕科技创新源头,中关村软件园通过金种子培训、对接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创新大赛等方式,加强社会创新项目的资源积累储备。同时,中关村软件园还打造了“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还组织一批领军企业与百余所高校进行合作,探索出“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揭榜挂帅模式。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指导下实施“千校万企”合作计划,落地了多个产学研创新中心等。

围绕硬科技创新,中关村软件园构建了“孵化加速+投资驱动+场景开放”的创新孵化体系,探索出“赛、会、营、孵、投”联动的特色孵化模式,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通过做长创新链、做强服务链、延长价值链、打通资本链,中关村软件园先后培育出27家从苗圃到上市的企业,诞生了一批核心技术企业。

前瞻布局量子产业前沿领域

量子科技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前景无量。在中关村软件园,量子科技正快速走向实际应用。

国际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诞生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近年来,这家新型研发机构在重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年,袁之良团队首创量子密钥分发开放式新架构,采用光频梳技术,成功实现615公里光纤量子通信,为我国建设多节点广域量子网络奠定基础。

国盾量子致力于以量子通信技术服务国家信息安全。目前,国内总计7000余公里实用化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中,超过6000公里使用了国盾量子产品,并处于在线运行状态。在一些“卡脖子”的关键元器件核心零部件上,打破了国外垄断。同时,国盾量子也牵头制定国内外标准项目8项,参与21项,在国际相关标准化机构制定量子通信标准方面发挥了“中国力量”。

百度量子先后发布云上量子脉冲系统“量脉”,云量一体的量子机器学习平台“量桨”等一系列平台化产品,和产业级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并据此形成全平台量子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成功打通了从硬件、平台到应用的全链条,实现了量子芯片到量子应用的转化,让量子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目前,除众多实力强劲的量子业务相关企业外,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协会量子信息分会等行业中坚研究机构及行业组织均在中关村软件园,园区已形成了覆盖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市场应用的特色鲜明的量子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上下游配套服务体系基本成型。

(责编:董兆瑞、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