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焕活文物 2023北京古建音乐季开幕

人民网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池梦蕊)延续三千年的雅乐再次奏响,600余年历史的国宝建筑里再闻妙音。10月20日,2023北京古建音乐季在天坛神乐署拉开帷幕。在北京最美的秋天,音乐季将以古建为线、音乐为媒,选10处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寺观、楼馆、高坛,上演8场音乐会、2场艺术公教和对话活动,呈现东城区在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焕发古建空间活力方面的探索。
音乐季以“伴瓦梁以旋律 给岁月以生命”为主题,在未来月余时间内,将以东城为原点,在钟鼓楼、宏恩观、国子监、天坛、汀州会馆(北馆)、永定门等点位,进一步聚合全市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适合音乐艺术呈现的文物古建筑,如先农坛、万寿寺、大觉寺、灵岳寺、白塔寺等作为表演和活动场地,呈现一轴、两边、多点聚合阵列,通过艺术介入,形成多点触达联通。
音乐季所办音乐会小而精、雅而美,“一处一策”精心策划。天坛神乐署雅乐团、中央民族乐团及其下辖“青衫渡”男子室内乐团和“俪人行”女子室内乐团,以及杭盖乐队、斯斯与帆乐队等分别以古雅、经典、摇滚、民谣等为特色的演出团体,大提琴家宋昭、羽管键琴家江禹杉、古筝演奏家程浩如,歌手图力古尔刚子、四仰、者来女等,均将在音乐季期间表演。
据介绍,北京古建音乐季始发于2021年,依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以“古建+音乐”模式打造文物活化利用品牌。这也是东城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活化利用事业的大胆尝试。
建筑在天地间、人在建筑中,用艺术连接时间与空间产生共振,是北京古建音乐季努力营造的文化传承传播场景。人们在古建场所里展开对建筑、音乐、美术、历史、人文的沉浸式体验,以崭新形式参与文化传承,也为文物价值的诠释提供全新角度。
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活”起来,是东城区域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必然要求。目前,东城区正立足文物资源禀赋,以试点先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模式,引进社会力量,释放市场主体在文物空间的消费活力,积极攻克、疏通当前文物活化利用工作中的“堵点”和“难点”。除古建音乐季外,东城区近年来还推出了“永定门光影秀”等“中轴线上”系列活动,推进“会馆有戏”品牌建设。同时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全面推进老城保护复兴,完成太庙、社稷坛等文物腾退,推进皇史宬、曹雪芹故居开放利用,推出钟鼓楼数字展陈,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伴随古建音乐季,将有更多中外宾客通过线下观演和线上聆听,了解东城、了解北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