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十六区动态

北京门头沟:设置1个区级、26个镇村安置点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目前全区已基本实现供水全覆盖;全区道路基本恢复通行;城区已恢复供电,山区基本恢复供电;目前可满足受灾群众基本通信需求

2023年08月09日12:05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8月9日上午,北京召开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人民网记者 尹星云摄

人民网北京8月9日电 (记者董兆瑞、尹星云)“这段时间,门头沟区的灾情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各级各部门、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兄弟区给予了我们有力支持,此时此刻,仍有大批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力量奋战在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的第一线。社会各界也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表达了对受灾群众的关心关爱。我代表门头沟区40万干部群众,对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门头沟区防汛救灾的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在8月9日召开的北京市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说道。

喻华锋介绍,7月29日以来的这场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使门头沟区遭遇了有记录以来破坏程度最强、受灾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初步统计,全区受灾人口约31万人,约占全区人口77%;房屋倒损、严重损坏34911间;城乡道路、电力、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大量损毁;全区有40个村需要重建,有47%的村全面受灾,王平镇16个村、4个社区全部受灾,其中11个村需要重建。

在这次防汛救灾中,门头沟区全力开展防汛救灾,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前部署调度,加强防范应对,尽最大努力减少水灾损失。降雨前,全区提前进入应急状态,实行“双下沉”,区四套班子提前下沉镇街,镇街干部提前下沉村居;187支5448名抢险队员在岗备勤,抢险队伍和物资设备预置在重点部位,在施工地和景区全部关闭。在按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应转移群众2673人基础上,扩大紧急避险人员范围,最终转移9964人。

发扬老区人民光荣传统,紧急救援被困列车,全力保障旅客安全。在市委、市政府精心调度和国铁、武警、消防等倾力帮助下,全力做好K396次、K1178次、Z180次三趟列车2831名滞留旅客转运工作。在此过程中,面对山洪随时冲击、生活物资短缺、通信中断等多重困难,铁路线附近落坡岭社区等地居民以“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让他们饿着”的境界,视乘客为亲人,在村居党组织的带领下,拿出物资、腾出住房,协助党和政府安置受困旅客,传递了老区人民的热情和温暖。

与时间赛跑,。面对断路、断水、断电、断通信等情况,门头沟区协调各方成立8支由部队、应急、通信、供电等组成的攻坚分队,全面挺进所有失联村。同时,全力抢修受损基础设施。道路方面,推动城区清淤除障,推动山区同时从门头沟新城和河北省双向抢修,仅用3天就抢通了进山生命线108国道和109国道,保障了救援顺利开展,目前全区道路基本恢复通行。供电方面,城区已恢复供电,山区通过市电和临时供电方式基本恢复供电。通信方面,通过铺设临时光缆和基站修复,以及运用应急通信保障车、便携式背包站等多种措施,目前可满足受灾群众基本通信需求。受损的通信铁塔、物理站址正加紧抢修,不断改善通信质量。供水方面,目前,全区已基本实现供水全覆盖,其中,有127个村通过应急供水车保障临时供水,门头沟区正组织相关力量加紧抢修,力争早日恢复正常供水。

强化底线思维,严防次生灾害。门头沟区山区地质地貌复杂、采空区多,加之遭受连续强降雨导致土壤自重增加,目前仍处于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高发期。当前,在专业部门和专家支持下,正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摸排和无人机勘探。同时,为防止疫病发生,门头沟区发布《洪涝灾害后卫生防疫指引》,并深入开展饮用水应急监测、传染病防控和消杀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健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道路中断时,门头沟区在陆航、警航直升机协助下,向22个受灾严重点位空投生活物资和药品,并将山区10名危重症患者和伤病员空运至城区救治。随着救援通道逐步打通,门头沟区同步调配应急救灾物资328吨,送到群众手中。同时,设置1个区级、26个镇村安置点,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坚持党建引领,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灾情面前,全区1400余个基层党组织、近4万名党员冲在防汛救灾第一线,89个临时党支部迅速集结、368支“红色先锋突击队”冲锋在前,带领群众打响清淤除障、防灾自救“大会战”,市级支援的86名和区级142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奔赴受灾严重的镇街。“可以说,在这次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党组织坚如磐石,党员忘我奋斗,牺牲在抗洪一线的干部刘捷和熊丽同志就是他们中间的优秀代表。”喻华锋说。

喻华锋表示,下一步,门头沟区将继续加快推进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一是始终提高警惕,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警、环境消杀和食品安全保障,严防次生灾害。二是继续深入做好受灾群众安置、伤病员救治和遇难者家属安抚,推动财产损失保险理赔和受灾镇街生产自救等工作。三是加快恢复受损基础设施,科学谋划灾后重建,尽快恢复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责编:孟竹、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