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

——记北京防汛抗洪救灾中的这些瞬间

人民网记者 高星 尹星云 李博 孟竹 李楠楠
2023年08月08日17:13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我们能回去就肯定能把你们带回去!”

“我们有一口吃的就不让他们饿着。”

“我是一条命换三条命。”

“能把群众从受灾的村子接出来,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

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降雨量为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最高值。

房山、门头沟等地遭受严重水灾,部分地区道路交通完全阻断,3辆在途列车受困,部分村庄村民被困……

面对史所罕见的强降雨,北京市和各有关部门众志成城开展抗洪救灾。有一群可亲、可爱、可敬的面孔,他们在洪水中逆行而上、冲锋在前,他们在暴雨中伸出援手、守望相助:

北京市人民政府航空队出动警用直升机向昌平、房山、门头沟等地运送物资;

城市保障部门加紧抢修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水务部门对河道堤防、险工险段、水库、塘坝、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加大值班值守和巡查检查力度,调拨冲锋舟、编织袋、吸水膨胀麻袋、排水泵等市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支援房山、门头沟;

铁路等部门全力保障因暴雨被困的K396次、K1178次、Z180次列车2800多名旅客的安全和转运;

房山、门头沟当地的基层干部坚守一线,冲锋在前;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灾难面前,总有人挺身而出,总有一股力量温暖人心。在140年来最大降雨面前,这些人,这些事,温暖了北京这座城。

一趟在特殊时期“抢”发的列车

列车员背群众上车。 人民网记者 尹星云摄

8月4日11时,北京西站开出一趟特殊的“抢”字头列车——“抢57001”次临时旅客列车,前往房山区十渡镇转运因暴雨被困滞留的群众。这趟客运列车是由中国铁路北京局紧急调配的,列车编组16辆,于14时20分左右到达十渡站。

“我们早上8点35分接到的加开列车紧急通知。”北京客运段副科长姜旺告诉记者,他们抓紧时间组织人力,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调配好了这趟紧急列车。

与此同时,十渡站18名铁路工作人员会同十渡镇防汛救灾指挥部人员提前组织被困群众进站。“暴雨之后,就有部分群众到车站求助,有危重病人、需要透析的病人亟需送到医院,我们之前也开行了几趟轨道车运送他们。”十渡站站长王树桐说,“这次我们用时一个半小时,把所有群众安全送上了这趟列车。”

“我们家孩子生病后已经预约住院了,如果出不去的话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一直特别着急,好在上车了。”平峪村村民陈雪娇和孩子顺利坐上列车后,脸上露出了微笑。

这趟“抢”字头列车转移被困群众1050人,其中10名受伤旅客受到乘务员重点看护。“上了车大家就安全了,只要我们能回去就肯定能把你们带回去!”列车员拿着大喇叭说完这句话,车厢里瞬间响起了掌声。

受困滞留群众到达燕山站。 人民网记者 尹星云摄

经过铁路部门和属地指挥部六个多小时的联合接力,列车于当天17时22分到达燕山站。“谢谢,谢谢,谢谢!”当大家有序下车时,一位大姐对站台上的列车员不停地说着……

一通在特殊地点拨出的电话

面对暴雨,坚守在一线的基层干部成为防汛抗灾、守护家园的关键力量。

“我现在在一个广告牌上面,咱们的干部基本都有避险的地方,目前也没有发现被困群众……”7月31日上午10时许,正在实地查看备汛情况的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辛房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杨进生爬到一个广告牌上拨出了这个汇报避险情况的电话。

随着水势不断上涨,河道中涌出的洪水已经高出桥面两至三米,河道洪峰最高处的侧方距离杨进生所在的广告牌仅有十余米,位于广告牌后方的一棵高大树木在洪水巨大冲击下倒伏,马路正对面的路灯柱子也开始缓慢倾斜,杨进生所在的广告牌也发出扭曲变形的响声……为避险自救,杨进生立即决定攀下广告牌,向远离河道的方向移动。当时洪水已经漫延至河道一侧的整个路面,水面宽约20米。夹杂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冲击力巨大,杨进生仅在水中艰难移动了两三步,便被洪水打翻。在与洪水冲击对抗的同时,杨进生用尽全身力气,在被洪水冲击拖行约1公里之后,侥幸抓住了西山社区桥对面的一堵矮墙,才艰难地停了下来,这时的他已近虚脱。随后,在附近避险人员的协助下,杨进生回到了安全区域。

经历惊魂时刻的杨进生对擦伤处进行简单处理后,当天下午又立刻返回岗位,坚守抗洪救灾一线。

一个常住人口不足400人社区的倾力救助

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近日,“落坡岭”这个名字在全网刷屏,在无情的暴雨灾害面前,这个名字成为了温暖的代名词。

7月30日,由于强降雨影响,内蒙古乌海西开往北京丰台的K396次列车被迫停在北京门头沟区落坡岭火车站。

“全力保证K396近一千名乘客的安全!”在接到这个命令之后,因通信中断,落坡岭社区就与外界完全失联了。没有外援的他们,只能靠自己,让一千乘客尽量住得下吃得上。这个常住人口不足400人而且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的深山社区,硬是在村里停水、余粮不多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只要我们有一口吃的,就坚决不能让他们饿着。”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的话掷地有声。在社区安排下,每家每户都住进了滞留的乘客;村中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加入到救援队伍,将成锅成锅的疙瘩汤、面条汤端到乘客面前;没有菜,村民就带着乘客去摘地里的黄瓜、茄子,家里腌制的咸菜也都拿了出来……

“不要表扬我,请表扬我们落坡岭所有的老百姓。”“中国人的力量,真的是无与伦比,世界上再没有比中国人再坚强再团结的了。”孟二梅的话是她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也是对暴雨灾害面前大家守望相助、互相温暖的最好诠释。

一位开着铲车逆流而上的平凡英雄

温情不息,勇者不孤。在北京房山,一位勇敢的司机开着铲车逆流而上,救出一家三口,被网友称为“铲车侠”。他叫刘兵,是北车营村村民,曾参与过2012年“7·21”暴雨灾害的救援工作。他说当时冒着暴雨开铲车出来,脑子里想的就是尽快救人,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我是一条命换三条命,如果我被冲走了,也就是一条命。他们要是被冲走了,那是三条命。我要没被冲走,他们三口子就能获救!”

暴雨无情人有情。关键时刻,正是有这些平凡英雄挺身而出,正是有一群人守望相助,才让这座城市更有人情味。

一条跨省公交线变身救援车队转运5000余人

面对暴雨灾害,京冀同心应对。暴雨中,北京公交838路变身救援车队,转运河北涿州受灾群众。一条跨省公交线,平时连通的是进出京冀两地的道路,暴雨时连通的是京冀两地风雨同舟的心。

7月31日中午,北京公交838路驾驶员靳汶润接到车队紧急任务,前往河北涿州码头镇码头村转运受灾的村民。“虽然知道去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会有风险,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在前面。”靳汶润说。

838路是跨省公交线路,从北京地铁六里桥站到河北涿州开发区总站,单程70余公里。接到涿州市交通局抢险救援通知,北京公交集团客六分公司迅速行动,组织30余名车队干部职工紧急组建了838路救援队,参与受灾群众转移等救灾工作。7月31日中午,14部838路公交车变身救援车,从涿州场站发车前往码头村转运受灾的上千名群众。

码头镇位于河北省涿州市东北部,北拒马河、琉璃河等河流交汇于此,是此次涿州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我们得知村里以老人、孩子居多,暴雨导致停电、停水,通讯信号也中断了,乡亲们联系不上外面的亲人,情况十分危急。”靳汶润在路上心急如焚。

在进村路上,靳汶润发现积水一直在上涨,越靠近村里水越深,洪水没过了公交车的半个车轮。“车辆强行涉水有熄火趴窝的危险。”靳汶润和同事一面小心驾驶公交车,一面判断路况和积水情况,“水退一点车就前进一点,我们尽量把车往里开,让受灾村民少走路。”

驾驶员靳汶润将受灾人员抱上公交车。 (北京公交集团供图)

“一辆公交车平时载客五十人左右,转运时最多达到六七十人,我们要争分夺秒把群众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带。”靳汶润介绍,最初,他和同事把村民送往位于涿州城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安置点,后来洪水冲毁了道路,他们就把村民送到临近的涿州第三中学安置点,“不管去哪儿,路上我们都会平稳驾驶,全力确保车上群众安全。”

五天来“救援车队”持续转运,不管白天还是夜间只要任务下达,公交车即刻出发转运受灾村民。转运最繁忙的几天,靳汶润和同事吃饭就在车上,困了就在方向盘上趴一会。自执行转运任务开始,靳汶润就一直没回过家。

“村民下车后第一件事就是对我们表示感谢,一位76岁的刘奶奶紧紧握着我们郭保师傅的手说:关键时刻感谢你们来救我们。”靳汶润说,“能把群众从受灾的村子接出来,看到他们吃上热乎的饭菜,我和其他司机师傅感觉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8月5日,救援转运工作基本结束,靳汶润和一名同事、两部公交车依然在涿州第三中学安置点待命,“我们时刻准备着,接到任务随时出发,直到把受灾村民都平安转移安置,不遗漏一人。”

截至8月5日,838路“救援队”已协助河北省涿州市码头镇码头村、北芦小区等将1830户总计5000余人转运至职教中心和第三中学两处安置点。

当前,北京正处于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阶段,这群忙碌的身影还将继续坚守、奋战一线,确保首都城市安全运行。

(责编:孟竹、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