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北京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全力以赴回答好“二十年之问”

2023年06月30日18:03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6月30日,北京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通州区专场召开。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李博)“北京城市副中心2016年启动,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利用这20年时间把副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

面对“二十年之问”这个时代课题,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在6月30日召开的北京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通州区专场上表示,通州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回答好“二十年之问”。

带动超1.7万人到行政办公区办公生活

孟景伟介绍,城市副中心始终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对内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对外强化“两翼”齐飞发展态势,并持续加快与河北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城市副中心积极承载行政功能,保障完成了第一批41个部门、约180家市级机关集中入驻,带动1.7万余人到行政办公区办公、生活。大力承接产业疏解,副中心累计实现81家央企二三级企业,61家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先后落户。副中心全面加快功能性项目建设,6条通达中心城区的轨道建成投用,安贞医院、人民大学等一批优质资源落地发展。孟景伟表示,副中心与中心城区联系更加紧密、吸附能力更加强劲、服务保障首都“四个中心”作用进一步发挥。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目前,京唐城际铁路、密涿高速、京秦高速建成通车,地铁平谷线、厂通路、厂通桥加快建设,主要道路和交通节点逐步串联成网;连续举办通州与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60余个,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融合;一批学校、医院共建项目完成,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机制迈入2.0时代。

疏密有致的千年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副中心坚持每年千亿级的投资强度,今年集中推动217项重大工程,其中61项年底前完工。”孟景伟介绍,副中心控规中确定的主要功能板块扩点成面:行政办公区二期年底前竣工,第二批市级机关即将入驻;运河商务区累计完工448万平方米,近2万家高端企业实现落户;文化旅游区环球主题公园近两日入园游客均超过5万人,创历史新高,首旅集团总部、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人才社区等五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副中心三大新地标——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即将亮相。孟景伟表示,城市副中心立体多维的“四梁八柱”框架日益完善,疏密有致的千年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在155平方公里核心区之外,751平方公里的副中心拓展区以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加速形成“众星拱月、串珠成链、各美其美”的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张家湾设计小镇在智慧设计全方位应用、数字资产全周期管理等多个领域打造示范标杆,440余家创新设计和城市科技企业落地发展。在台湖演艺小镇,国家大剧院舞美艺术中心等项目亮相。在宋庄艺术创意小镇,艺术嘉年华、艺术市集等公共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副中心腹地的“台马板块”,持续强化与亦庄联动协作,加快成为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主阵地。

“我们坚持新城老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建新’‘改旧’同步实施,下大力气开展了老城区空间优化、功能重构、品质提升等一系列工作。”孟景伟介绍,副中心累计推进91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实施了八里桥等6个棚改项目,南大街腾退保护更新北部片区试点全面启动,一批家园中心加快建设,167条背街小巷“脱胎换骨”,600余个功能性、景观性小微项目建成投用,清新亮丽、宜居宜游的老城新貌跃然而出。

疏解承接双向发力,产业结构迭代升级

“副中心产业发展经历了先减后增、引入标准由宽到严、发展质效由低到高的深刻转型提升过程。我们围绕‘3+1’主导功能,全面强化产业组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生态,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等六大产业逐步聚能成势。”孟景伟说。

城市副中心坚持疏解承接双向发力,产业空间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加快建设,金融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中所占比重均超过10%。“元八条”等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落地实施,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达到38个。272家企业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26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上市、挂牌企业达到33家,均呈倍增态势。

城市副中心紧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速打造“环球影城×大运河”国际消费体验区。环球主题公园城市大道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家亚洲首店、6家中国(内地)首店、50家北京首店(旗舰店)落地发展。远洋乐堤港等一批消费新场所全面建成。“两区”建设不断提速,1-5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家,同比增长43.48%。

城市副中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考评排名升至全市第一梯队,企业满意度居全市第一。建立以“通八条”为引领、产业专项政策全面助力的“1+N”产业政策生态体系,累计给予150家企业奖励扶持。人才服务“直通车”机制为100余家企业提供落户、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服务。

加快向没有“城市病”城区迈进

孟景伟介绍,城市副中心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治理水平、扩大生态福利,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突出产城融合,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副中心更加突出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融合统一,累计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6.4万套,“职住平衡”目标加快实现。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京学校等17所优质学校批量入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友谊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安贞医院等5家三甲医院陆续落地,一定程度降低了中心城区医疗压力。

突出数城融合,城市运行更加智慧高效。副中心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经济治理等大脑基本建成,“一网一脑一平台一中心”的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加快建设,28项标杆示范项目全面启动。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60余公里,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成投用,城市对公共安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风险应对能力进一步增强。

突出水城融合,绿色生态已成为最鲜明底色。城市副中心全面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成功创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78%,建成万亩以上森林组团8处、千亩以上森林组团32处、各类公园51处。多河富水、蓝绿交织的生态优势全面凸显,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创建,大运河京冀段实现全线旅游通航。昔日“漕运古道”变身“生态走廊”,主要河流及沿线形成“生态会客厅”。

(责编:李博、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