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时政要闻

北京打造绿色北京、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韧性城市 代表建言献策

精细管理构筑和谐宜居城市

2022年01月10日09:11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精细管理构筑和谐宜居城市

  本报记者 王天淇 朱松梅 张蕾

  “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新增造林面积15万亩”“制定韧性城市专项规划,建立韧性城市指标体系”“深入落实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强化居民自主分类”……围绕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诸多规划。市人大代表也就构筑新时代和谐宜居城市建言献策。

  打造绿色北京

  恢复地带性植被 增加树种多样性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有十余处提到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系统越多样,就越稳定。以前北京大规模搞绿化时,主要目的是尽快让荒山秃岭和城市空地绿起来,所以大量种植了一些速生树种,如毛白杨等,树种组成较为单一,生态效益较低,景观效果较差。”市人大代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现在北京把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园林绿化工作,开始推广施行“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的植物选用原则,绿化树种更加多样,这对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

  王金南介绍,生物多样性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之外,还包括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比如北京这次为种子立法,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一个做法。

  市人大代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所长江泽平也非常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北京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三环外的森林很少见。尤其是这几年先后开展两轮百万亩造林,特别是营建大面积的成片森林,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江泽平说,大规模建设绿道串联森林板块,从生态角度来说,动物有了迁徙廊道,缓解了生境破碎的状况;从社会角度来说,也方便市民休闲、游憩和开展自然教育,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江泽平认为,下一步还应提升以生态效益为目标的森林质量。“北京的地带性植被是松栎混交林,包括好多个不同的植物组合。造林时应该重点恢复这样的地带性植被,要尽可能多地增加树种多样性,让食物链更完整。”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江泽平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弄清楚各物种存活或消亡的原因,要覆盖不同历史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迁。二是在重点区域建立更多自然保护地,以保护为主,兼顾对公众开放,让退化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三是加强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力度,包括珍稀濒危物种、北京特有物种、高价值物种以及古树资源。四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压减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同时避免城市过度集中。

  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抓好两个“关键小事”

  推动垃圾回收市场化体系全覆盖,深化非居民生活垃圾计量收费改革,推进大兴安定、顺义焚烧厂三期等项目实施,新增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600吨以上;健全物业管理条例配套政策体系,推动维修资金改革措施落地……今年,北京还将在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这两个“关键小事”上持续发力。

  2021年,北京完成新建、提升600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2022年,将推动垃圾回收市场化体系全覆盖纳入政府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在市人大代表、海淀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科负责人任智慧看来,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工作的延续意义重大,“生活垃圾再生利用,其实不光针对可回收物,目前北京对厨余垃圾的处理是以生化方式为主,这其实也是资源化、减量化的一种途径,应当予以支持并继续大力开展。”

  生活垃圾居民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85%,印证了居民分类习惯初步养成和文明意识的提高,“但这85%是一个平均数,有的做得很好,有的还是起色不大,新的一年应该在补短板上多下功夫。”任智慧建议,可以通过社区、街道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定向帮助垃圾分类“后进生”,并尝试促进机制的创新。

  “物业管理条例落地实施以来,业主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物业在逐步补足短板,提升了服务品质。”市人大代表、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桂平对此感受很深。

  陈桂平介绍,物业管理条例实施后,枣营北里社区党委与朝阳法院酒仙桥法庭党支部联合打造“党建引领、百姓说事、法官讲法、社区解题”的治理模式。酒仙桥法庭党支部指派法官以党支部副书记的身份加入社区物业联盟党支部,党员法官们进楼院、进社会单位、进楼宇公寓,上门现场调解纠纷、答疑解惑、提供司法服务,并制作宣传教材和动画视频帮助居民理解。

  经过多方努力,条例实施近两年来,枣营北里社区党员物业费收缴率同比提高38.6%,个别老旧居民楼物业费收缴率从10%提高到94.7%,小区供暖费收缴率从70%提高到86%,12345接诉即办涉物业纠纷案件同比下降71%,2020年、2021年社区涉物业纠纷零诉讼。“现在很多物管会的主任都是社区工作者,今年还应当就条例内容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指导和培训,便于条例深入落实,提升居民满意度。”陈桂平说。

  建设韧性城市

  提升重点区域灾害防御能力

  本市将加快韧性城市建设,把韧性城市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在“十四五”期间,如何增强城市“韧性”将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一大重要课题。

  2021年,北京经历“超长汛期”,122天下了79场雨,平均雨量达大雨及以上量级降雨10场,包括2场暴雨,累计降雨量为近60年来最多。如何积极、科学、有效应对强降雨及城市内涝工作成为建设韧性城市的重点之一。

  “近几年,北京在防汛和防涝工作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应该说北京已经建成了相对完整的防汛防涝体系,但仍然存在短板,就是应对极端气候和局地极端气候的能力还有欠缺。”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其军说。近些年,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天气或局地极端天气未来可能频繁出现。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更要增强防汛、防洪、防涝的城市“韧性”,尤其增强防范和应对暴雨灾害、城市内涝所带来次生灾害的能力。

  李其军举例说,暴雨灾害和城市内涝往往会引起城市生命线的瘫痪,届时供水、供电、通讯、医疗、物资保障都会受到影响,而越是特大城市,越要保障灾后城市生命线的畅通。因此,他建议,要定期开展城市管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老化管道更新改造,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

  考虑到北京轨道交通发达,李其军特别指出,针对地下空间,无论是地铁系统还是地下活动场所,都需要在建设时增加安全余度,提高防范标准。

  李其军还建议,建设韧性城市应加强智能预报和调度系统的建设,气象、水务、应急等多个部门形成合力,提前研判雨情,提前腾空河道和排水管网,推广建设海绵城市;提升重点区域灾害防御能力,实施低洼路段、下凹式立交桥等城市积水点动态清零。同时,加强城市安全、应急防范宣传教育,建立全民防灾意识。

  马上就访

  从垃圾分类“后进生”到示范小区

  本报记者 王天淇

  在朝阳区将台乡将府锦苑小区,问起垃圾分类开展前后有什么变化,居民李淑会脱口而出:“环境好了,小区干净了,街坊四邻住得比以前舒心了!”

  将府锦苑小区是回迁小区,共有15栋居民楼,30个单元,3760户,1万多居民。以前,这里每个单元门外都有一组垃圾桶,几个大黑桶并排一放,居民扔什么都是“一锅端”。人多,桶多,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种种“先天不足”让垃圾分类一度很难开展,考核排名时经常是后几位。

  引导居民养成习惯,先从规范设置桶站开始。

  将府锦苑小区对院内垃圾桶进行撤桶并站处理,从每个单元门外一组变成两个单元共用一组。以前,小区里的垃圾桶只有简易铁架围挡,风大的时候经常被吹倒,造成垃圾遗撒。物业公司于是设计了更为坚固的桶架,并加装防雨棚。为了方便居民投放,原本的掀盖垃圾桶换成了脚踏式,不久后又增加了拉环;怕居民扔垃圾脏手,物业公司准备了免洗洗手液。夏季时,垃圾容易滋生蚊虫,防雨棚内还装上了太阳能灭蚊灯;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早晚桶前值守各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则通过语音引导提示。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将府锦苑小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其中,生活垃圾分类纯净度达到50%,居民自主参与率更是高达85%。2021年,将府锦苑小区被评为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责编:孟竹、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