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北京东城:提升“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建设全国知名“书香之城”

2021年12月11日17:11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 (池梦蕊)记者从北京市东城区召开的“打造文化发展高地,持续增强文化影响力”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东城区持续做好“文化东城”建设,已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设施网络建设完善、覆盖均匀、便捷高效的“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目前,东城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2.1平方米,位居北京市第一。

东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跃锋介绍,东城区坚持“崇文争先”理念,出台《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进一步加强“文化东城”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2025年)》,明晰“一轴两区五带五城”文化功能格局,着力抓好文化引领、文化传承、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传播“五大工程”,开创文化引领城市发展新范式。未来五年,东城区将全面加速“崇文争先”创新实践,做好“敬”字文章,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的“硬支撑”,全面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建成先进文化领航区。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贯彻,聚焦党的二十大等重要节点和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弘扬主旋律,创新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抓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建设,实施革命旧址系统保护展示工程,建立红色遗迹数据库,打造“1+2+N”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带IP。设立“东城剧本题材库”,实施“东城原创”文艺高峰行动推动。

建成传统文化生态区。凸显中轴线“文化主轴”核心地标,彰显首都文化魅力。持续推进三眼井片区、北京站西和故宫、钟鼓楼周边等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坚持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并重并举,构建大运河生态文化景观廊道,建设大运河文化数字体验中心。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举办“中轴线上”“会馆有戏”系列文化活动。

建成公共文化品质区。夯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发展优势,深化社会多元服务供给,优化提升“十分钟文化圈”。高水平运营东城文化活动中心。落地实体书店“四进”引导支持政策,努力建设全国知名的“书香之城”。

建成创新文化示范区。发挥国家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优势,用好“文菁”“文化+”产业基金,举办中国文化金融峰会等品牌活动,支持示范区文化金融服务总中心和北京“文创板”建设。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升级,培育新兴文化业态。高标准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建设“故宫以东”品牌孵化基地,全面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发挥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辐射带动效应,建成文化融合发展新地标。

建成首都文化展示区。用好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强国”协同推广平台东城工作站,持续推动文化宣传展示、品牌聚合、交流互鉴。构建演艺新生态,提升全国话剧展演季等活动影响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戏剧片区。深化国内国际文化交流,高水平举办北京纪实影像周、“文化东城”会客厅、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全面展示核心区文化魅力。

记者了解到,东城区持续构建“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十分钟文化服务圈”是指居民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享受文化服务。目前,东城区有区级文化馆一家、区级图书馆一家,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全区17个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168个社区配有社区文化活动室,其中部分社区采用多合一方式共用社区文化活动室,因地制宜形成文化社区,社区文化活动室总建筑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辖区内街道管理的室外文化广场46个、公益电影放映点17个,由政府主办或社会力量创办的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40余家,位于幸福大街的东城区文化活动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已经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设施网络建设完善、覆盖均匀、便捷高效的“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居民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享受文化服务。

目前,东城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2.1平方米,居北京市第一。区内10个街道、100个社区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采用社会化运营方式,正常情况下(非疫情因素),17个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开放时长达到每周70小时以上的有10个,错时开放时长达到总开放时长三分之一的有13个,大大方便了群众业余时间参与公共文化生活。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形成了一批如角楼图书馆、美后肆时、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号院)、史家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更读书社、春风习习、缘庆书苑等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空间。

(责编:李博、郭亚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