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社会民生

建设城市副中心剧院 他们24小时不停工

2021年10月03日08:58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第1版 头版

“90后”技术员曹永贝(右)站到城市副中心剧院工程的吊篮里,和班组长一起升到高空,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二次巡视。 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昨天下午2时,“90后”技术员曹永贝站到城市副中心剧院工程的吊篮里,升到高空,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二次巡视。

“幕墙龙骨焊接阶段,有大量高空作业。为了提高作业效率,现场又是满布吊篮,得时刻盯牢安全防护。”他一边和班组长说着,一边查看建设工人的装备。

绿树掩映中,“粮仓”构造的剧院、形如“赤印”的图书馆、“帆船”模样的博物馆,围合出一个鸟语花香、四季分明的文化休闲中心,这就是位于城市副中心的三座新地标——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而曹永贝所在的剧院工程,又是其中体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

建筑体量,只看数字就能明了。包括音乐厅、歌剧院、戏剧院3座单体建筑的城市副中心剧院,总建筑面积达12.5万平方米,最高处达49.5米。看起来只要有舞台和座椅就能演出的地方,为什么难度最大呢?这是由于,剧院涉及到十几个不同的专业,无论是建筑造型、舞台结构,还是声学计算、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等,均需达到所要求的标准,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剧院。

城市副中心剧院的造型,无疑又进一步增加了建设的难度系数。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的城市副中心剧院,也被称为“文化粮仓”。建筑外立面,选取帆船为设计元素,形成动感活力的屋顶轮廓线;建筑内部,音乐厅、歌剧院和戏剧院被设计成表演艺术的三座“文化容器”,让艺术在此生根。

“从效果图上看,剧院的外立面有一种‘折幕’感。”北京建工城市副中心剧院项目项目总工付雅娣说,剧院外幕墙采用折叠铝板幕墙和玻璃幕墙穿插使用,从而将立面分成透明的玻璃幕墙区域和非透明的金属折板幕墙区域,从远处望去,就像寓意着舞台幕布即将拉开、好戏即将登台。

要让“折幕”效果呈现完美,幕墙龙骨焊接就是第一步。“龙骨安装类似于在给幕墙打地基。”付雅娣解释,只有龙骨与结构的焊接位置精确到位,才能确保未来幕墙安装时,一些异型、不规则的折叠铝板幕墙可以顺利就位。

现场,400余名建设工人以小组为单位,站在吊篮或脚手架上,将5米宽、16.8米长的精钢龙骨,一截一截地焊接到主体钢结构上。包括曹永贝在内的80余名管理人员,则随时在侧提供技术指导。“焊接中产生的热量对这种小截面龙骨的变形影响比较大,必须得控制好热量的输入。”曹永贝说。

施工现场之外,项目团队也和幕墙生产厂家不间断地联系着。为呈现“文化粮仓”的独特外观,剧院4369块折叠铝板幕墙的尺寸和造型都是惟一的,没有任何两块是完全相同的。按照传统技术,这将是极具挑战的任务,而先进的数字模拟技术为项目团队提供了可能。“剧院的外幕墙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产物。”付雅娣说,电脑自动生成每一个板块、每一个角点的坐标位置,再根据这些坐标位置进行数字化加工,“每一根钢筋、每一个线路排布,都可以在这座‘智慧剧院’里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

下午4时,歌剧院的脚手架上,建设工人站成了一条直线,齐心协力地运送着材料。不远处的戏剧院,明明暗暗的焊花如繁星一般点缀在钢铁帷幕间。

“时间最宝贵,又一轮奋斗的过程开始了!”付雅娣说,他们24小时不停工,就为这座世界一流剧院能在年底实现外立面完美亮相。 本报记者 赵莹莹

(责编:李博、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