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十六区动态

清源议事会推出2.0版 “聆聚力”议出为民服务“零距离”

2021年09月27日23:28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滨河东里社区的王书莲最近多了个新身份——“聆聚力”拉家常议事会的议员。

为啥叫“聆聚力”?参加了一次拉家常议事的王书莲深有体会,“我年龄80岁,会前特别害怕观点老旧不被认同,上个月在滨河东里社区工作人员的动员下我开启了第一次议事,发表观点时,社区工作人员认真聆听、邻居一起想办法,需求被聆听、大家一起努力落实的感觉特别幸福。”通过这场议事会,王书莲关注的流浪狗扰民的烦心事被解决了。

“耳听为令 凝聚民心 汇集民力”,这12个字也正是清源街道创新拉家常议事会,打造“聆聚力”品牌的初衷。

议出成效 一年唠出363件利民实事

2020年以来,大兴区委、区政府按照党建引领下的社会基层治理工作要求,为实现居民民主自治,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拉家常”议事会工作机制。清源街道工委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按照“街道、社区、楼门院”三级联动机制,在辖区内的枣园、枣园尚城、学院、丽园、康馨园和滨河北里6个社区建立了首批“拉家常”议事会试点。

枣园社区作为大兴区首批“拉家常”议事会试点社区之一,在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将“拉家常”工作模式引入日常工作中,根据自身老旧小区的实际特点,社区党组织发动社区在职党员、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楼门长以及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通过“拉家常”议事的方式投入到社区基层治理中。从小区大门重建组织居民来题字,到社区微更新改造出的居民议事厅和松林公园;从提倡垃圾分类而孕育而出的垃圾分拣站,再到为方便社区居民而生的主食厨房和便民菜站,老旧小区的每一步功能提升都引入了“拉家常”议事会工作模式,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基层工作者和社区居民的身影。

枣园尚城社区通过“拉家常”实现撤桶并站,解决社区垃圾分类问题;康馨园社区利用“拉家常”建立商住两用楼宇业主交流平台,化解居民矛盾;清源西里社区通过“拉家常”组织社区居民和施工方共同参与,献计献策,推进楼门加装电梯项目进程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例,清源还有很多。

自2020年以来,清源街道24个社区共组织开展“拉家常”议事活动630余次,参与人数共计4000余人,解决了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停车秩序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360余件。

照章可循 两本书教出家园“好议员”

谁来议?怎么议?如何讨论出家园治理“最优解”?“拉家常”看似随意,但背后也有一套指导手册。

2020年7月,清源街道通过对6个试点社区半年多的走访调研,全面梳理优秀经验,编制了《清源街道“拉家常”议事协商指导手册》和《清源街道“拉家常”议事协商典型案例集》,围绕工作流程、参会人员、议事方法等多个方面,对“拉家常”议事会制度进行完整、系统化梳理,并总结提炼出“六步工作法”:民事民说、民事民议、民事民理、民事民解、民事民评、民事民享。同时,两本书也作为大兴区“拉家常”议事会推荐工具书分发到20个镇街。

“以前是‘闷头干’,现在是‘照章循’,议事效率明显提升了。”拿到《指导手册》,滨河东里社区书记赵亚君如获至宝。赵亚君说,前一阵儿开的一场议事会,包括居民代表、社工、物业、公园管理方等多方代表20多人参与,大家围绕4块荒废绿地如何改造进行商讨。“要是搁以前,七嘴八舌,光说清问题就得半天,如今有了指南,不到两小时就达成了共识。”会议决议一周便付诸行动,从“荒秃地”到“小花园”,通过几场议事会就彻底解决了。

不仅如此,议事会延伸到了社区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在清源形成了“啥事都能聊”的自治氛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推进,议事不仅局限于线下,而是“建”在楼门口,“挪”到小区里,“搬”到居民家。

一方面,以社区微更新为契机,梳理打造了一批议事亭、议事廊、议事角的场所,让居民有地可说,强化仪式感。另一方面,强调“流动议事”功能,以“走动式办公”为契机,明确包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问题。不仅如此,以200余个居民群为阵地,培育居民骨干线上议事能力,将社区“疑难杂症”以半月谈等形式,在线唠嗑解决。

向前一步 议事会实现“根源治理”

“清源‘聆聚力’议事会中的很多议题都来源于‘接诉即办’中的难题问题和共性需求,通过议事会的开展,这些需求被高效解决”,清源街道武装部部长杨希蕊介绍道,在街道党工委统筹指导下,议事会充分调动了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党员、楼门长、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形成了治理合力。

本月,枣园社区就通过“聆聚力”拉家常议事会,有效改善了物业和居民关系,“接诉即办”件数下降60%,居民满意度也直线提升。

“聆聚力”议事会第一个改善的就是漏雨问题,枣园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楼体老化,再加上今年降雨量多,造成不少居民家出现漏雨。屋里一漏,就容易着急,很多居民习惯找街道,由街道再“派单”给物业,就容易有时间差。

“居民习惯找街道和社区,其实是因为部分物业不作为,居民不得已‘请’我们来帮着监督,如果物业主动性高的话,直接找物业解决效率会更高”,枣园社区党委书记李茂会在研究近期的“接诉即办”件发现,很多居民烦心事都是由于和物业沟通不畅,如果能督促物业主动向前一步,就能大幅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针对这一问题,枣园社区通过“聆聚力”议事会探求“最优解”。“年纪大了总是记不住物业的电话”“没和物业打过交道,根本不知道物业能管啥事”“之前和物业有过矛盾,有点不信任”……议事会上居民各抒己见,枣园社区工作人员也邀请物业工作人员一起商讨解决办法。“现在居民没有形成有事就找物业的习惯,我们不如每天下班之前在居民群里打卡,晒联系方式,让居民有困难就能想到联系我们。”物业经理孙力量提出解决办法,李茂会也补充道,“你们办事,我们监督,要确保居民难题有人响应”。

说干就干,从8月初开始,枣园社区物业领事每天5点半按时在居民群里打卡,“大家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可以联系物业”,并将联系方式发到居民群里。

“上次修好的房顶您多多关注,有问题及时联系我们”,让服务向前一步,物业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关注天气预报,雨前提前走访居民。针对漏雨严重一时不能修理好的情况,也会提前解释,做好防水预处理。“以前一下雨就愁,现在特安心”,这不,“打卡”机制刚刚实行,就获得了3位居民的点赞。此外,“打卡”机制在提前消患方面也发挥了大作用。

9月13日晚,30号楼的张女士刚遛弯回到家,就发现楼道漆黑一片,她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根据群里的信息,拨通了物业的电话,“楼道里的灯坏了”“好的,明天商店开门了,就立刻给您换上。”

一场场“议事快办”让物业也逐渐取得了居民的信任。

不只是枣园小社区,清源街道对接诉即办体现的突出问题,由科室派单至三级议事协商委员会,随时召开“线上、线下”议事会予以解决,越来越多的群众诉求通过流动议事会、“楼门信箱”等渠道汇聚,推动着未诉先办、诉求共办的进一步解决。

耳听为令 “聆聚力”让服务“零距离”

“一起给咱家议事会取个名字”,这是近期《清源》报上的一个号召,号召发出陆续有人加入,“共话同心源”“众智汇”“万众议心”……100多名居民参与品牌提名。“就叫‘聆聚力’吧,耳听为令、聚力前行,这也是我多次参加社区议事会的真实体会。”伴随着其他居民的一致认同,清源拉家常议事会的品牌名定好了。

在此基础上,清源街道以“耳听为令 凝聚民心 汇集民力”为准则,不断为“聆聚力”品牌赋能:“聆”是要向前一步了解民需、做好百姓的心声的倾听者,做到“民众需求在哪,党的服务就在哪”;“聚”是聚焦百姓难事、愁事,凝聚各方资源,以聚会式的“拉家常”来解决;“力”是注重议事效果,通过议事会,办好每一件实事,进而提升居民参与力、地区治理力、为民执行力。

同时,秉持“小微急简流动议、重大疑难专题议”的原则,清源梳理“街道、社区、楼门院”三级联动机制,建三级议事会,明确各级职能和服务清单。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基础上,明确社区、楼门吹哨范围和行动机制,确保群众“有话说 不白说”,事情“有人办 能办好”。

从“干好分内事”到“共同参与社区事”,“聆聚力”议事协商工作,汇聚了越来越多的共建力量。接下来,清源街道还将在围绕做深、做实、做细“拉家常”议事会工作上下功夫,以“聆听民需零距离、服务群众零距离、解决问题高效率”为要求,提升居民议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责编:鲍聪颖、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