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建立垃圾分类“五端五关”全流程体系

厨余垃圾累计分出5.16万吨,其他垃圾累计减量11.34万吨

2021年05月14日10:56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第8版 专版

  今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实施满一年。一年来,东城区秉承“崇文争先”理念,坚持首善标准,加快垃圾分类工作体系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位统筹、靠前指挥,四套班子合力推动,区、街两级指挥体系凝聚合力,基本形成“五端五关”的垃圾分类全流程闭环体系:即参与端突破“动员关”、产生端拧紧“减量关”、投放端紧抓“规范关”、转运端提升“技术关”、监控端倒逼“质量关”。

  截至目前,东城区厨余垃圾累计分出5.16万吨,日均分出量从87.11吨提升至目前的141.03吨,分出率保持在20.2%以上;其他垃圾累计减量11.34万吨,日均产生量从897.97吨下降至目前的588.26吨,降幅达34.49%。桶站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基本实现100%,居民参与率达到90%以上;全区17个街道共创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57个。

  5月8日下午,东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周年总结部署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加强党建引领,深化系统治理,要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推动垃圾分类再加力、再深化、再提升,在提高源头分类自觉、分类投放准确、设施规范便利、监督执法高效上下更大功夫,真正使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成“好习惯”。

  ■ 累计举办宣讲培训1.2万场次

  一年来,东城区持续开展“十进”宣讲活动,即进机关单位、进楼宇公建、进学校课堂、进枢纽站点、进公园景区、进社区家庭、进在施工地、进商超市场、进宾馆酒店、进窗口单位,累计宣讲培训1.2万场(次)。全区党员干部率先签订承诺书,结合“党员双报到”“机关干部蹲点”等活动参与盯桶和宣传指导。851家区属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驻区单位推行无纸办公、压缩一次性用品、开展“光盘行动”,规范设施及标识,及时自查整改“灯下黑”等情况。全区49家星级饭店、3309家餐饮单位规范了分类容器和标识环境。各社区以“敲门行动”推进入户宣传,累计两轮动员40余万户(次),增强生活垃圾“谁产生、谁分类”的法治观念和“不替代、不转嫁”的主体意识,切实促进居民分类的行动自觉。同时精准引导不同群体,激发中老年人主力军、中小学生生力军作用,创新“21天习惯养成日”“达人选拔赛”“垃圾分类云洽会”等动员活动,推广分类知识,突出绿色环保家风传承。在此带动下,居民自创了主题神曲《麻烦也不烦》《垃啦操》等作品,保持了垃圾分类关注热度。

  ■ 形成一系列垃圾分类新模式

  东四街道平房区区域面积0.7平方公里,其中,平房院落1017座。新《条例》实施前,平房区大小胡同共有垃圾桶站75处,每日产生垃圾20余吨。从2019年起,东四街道率先尝试撤除平房区胡同内的所有垃圾桶站,在强化对居民垃圾投放约束的基础上,保洁车辆在早晚固定时段进行基础保洁时一并收运生活垃圾。新《条例》实施后,平房区巩固撤桶成效,仅在16栋楼房小区内设置了8处桶站,并落实100%盯桶,而胡同内继续实行“垃圾不落地”模式,推进“撤桶上车+定时定点”的方式收运垃圾,46台垃圾清运车在胡同里巡回收运,60名居民志愿者定人分段跟随车辆宣传督导居民分类投放。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每天的其他垃圾减量至10余吨,居民垃圾分类逐渐形成习惯。胡同还将垃圾分类回收与美丽庭院建设相结合,为居民提供由可回收物做成的花盆和厨余垃圾制作的肥料,鼓励居民在院子里养花,把胡同四合院由“大杂院”变身“小花园”,聘请专业园艺师,开展“最美院落”评比活动,让百姓深切感受垃圾分类的综合效益。

  东直门街道率先在胡家园社区启动了第一家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建立了绿色积分兑换账户,单次投放厨余垃圾500g及可回收物250g均可得1分,20积分可兑换“开关更换”或“线路维修”服务,30积分可兑换“灯具更换”等。根据各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不断增设服务项目,先后建成了5家积分兑换超市,现已覆盖全街道80%以上的居民。

  东花市街道广外南里社区广渠家园11号楼楼下的垃圾桶站全面升级后,实行了垃圾定时定点投放。这个全新的垃圾投放站,由原来两处散放在路边的垃圾桶合并升级而成,是广外南里社区推行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的第一个试点。根据调查问卷上多数居民的选择,将垃圾投放时间定为上午7点至9点半,下午18点至21点。在规定时间内投放垃圾,便于社区、物业进行管理,节省了更多人力物力。

  簋街商会制定了《簋街商会垃圾分类改进工作方案》及《自律公约》等制度,采取边入户、边宣传、边动员的方式,向所有商户发起“制止餐饮浪费 践行‘光盘行动’”倡议活动,并制作了相应的“流动红旗”和考评制度,以月度为单位评定出各项目落实执行突出的商户。同时,街区还推广净菜进店,引导顾客“N—1”(即菜数少于人数)点餐、剩菜打包,强化回餐控水控杂,一年来,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同比均下降50%。

  ■ 完善各品类投放和收运体系

  东城区根据普查汇总了9大类111项6893个分类责任主体信息,落点落图并叠加路网、桶站等空间数据,合理规划投放设施点位和收运路线。不仅在东四街道,全区已有百余条胡同整合了垃圾收运和街巷保洁业务,实施全面撤桶、巡回收运,实现“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同时,各街道先后开通再生资源回收“逆快递”方便居民,确保低值可回收物“应收尽收”。

  东城区还建立了区、街道垃圾分类排放登记系统,对各责任主体的不同品类垃圾全程称重计量,推进垃圾投放、收集、转运的全流程实时监管和责任主体溯源倒查,为进一步源头减量、提升分类质量和实施计量收费打牢基础。

  与此同时,东城区在前端调动网格监督员、环卫巡查员、第三方监督员“三员”力量,深入桶站抽查源头分类情况,并根据“12345”热线、城市管理网格案件等高发点位,督促增加清运频次和夜间收运力量,整改暴露垃圾、垃圾清运不及时、桶站满冒等环境问题;后端则严把分类质量检查,实施“不合格、不收运”,畅通违法线索移交机制,倒逼上游主体,落实分类责任。

  下一步,东城将进一步完善各品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体系,补齐设施、站点、运力和管理不足,规范收集运输作业,巩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扎实推进源头减量,深入践行“光盘行动”,从源头上杜绝浪费,落实相关禁限要求,鼓励和推动餐饮、商超、果蔬市场推行净菜上市,推广使用厨余垃圾控水控杂设备和就地处理设施,推动快递、外卖等行业实施包装减量,鼓励社区开展旧物交换交易。做好再生资源规范管理,切实发挥生活垃圾分类驿站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回收企业上门服务,并运用市场化手段,进一步整合再生资源回收、环卫、垃圾分类、平房区物业等项目,节约财政资金。聚焦居民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强化监督执法进社区,针对混投混放,落实好“不合格、不收运”的质量倒逼机制,专项治理垃圾清运不及时和“二次分拣”等问题。

  5月6日,东城区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导意见》指出,东城区将力争今年年底实现全区示范小区占比达到20%和平房区“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模式全覆盖,同时年内每个街道至少创立3个“定时定点投放”的试点小区,不断推动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王茗辉

(责编: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