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办法

2021年02月27日09:0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本市将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办法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于3月1日起实施,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本市将配套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同时,将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开展《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条例》的实施奠定基础。

  在中轴线申遗保护方面,本市将推动社稷坛、先农坛、贤良祠等重要文物的腾退整治、展示利用。在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北京地区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今年将核定公布。

  昨天,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新闻发布会,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市规自委、市文物局等部门介绍了相关情况。目前,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不可移动文物总数3840处。本市将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下一步,将推动社稷坛、先农坛、贤良祠等重要文物的腾退整治、展示利用。据悉,2021年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自3月1日起施行。

  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空间规划管理方面,市规自委将结合《条例》中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要求,进一步加强有关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切实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求落实进国土空间规划中。同时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开展《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条例》的实施奠定基础。

  在配套政策管理方面,将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优化调整建设项目的审批职能,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既有建筑或者改变既有建筑的外立面、屋顶或者结构的核发规划许可工作。结合城市更新的有关政策,为老城的街区更新摸索一条适合老城特色的实施路径。全力配合中轴线申遗工作,积极落实《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关工作要求。

  推动社稷坛等重要文物的腾退整治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本市制定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明确具体任务并推动落实,带动老城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太庙、景山、皇史宬等近百处文物开展搬迁腾退、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展示开放,北海医院和天意商城拆除降层,正阳门至永定门御道景观贯通并连通绿色空间,整体提升了中轴线南段慢行环境。此外,还将推动社稷坛、先农坛、贤良祠等重要文物的腾退整治、展示利用,优化遗产周边环境和城市风貌,带动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多层次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加快编制“两轴”沿线重点地区详细规划。提升自然景观品质,打造御道历史文化体验核心路径。出台街区更新实施意见,打造一批精品院落、精品街巷、精品街区。推进地铁8号线鼓楼大街站空间织补等项目。持续推进三山五园地区疏解整治提升工作,实施大尺度绿化建设,开展补水工程,恢复水系、湖面,局部再现京西稻田景观,提升自然景观品质。挖掘利用御道等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利用边角地、闲置地建设口袋公园,融入历史元素,营造“小而美”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今年将核定公布首批革命文物名录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不可移动文物总数384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9处);登录国有可移动文物501万件(套),新发现、新认定文物藏品总数160万件(套)。全市登记备案博物馆达197座,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90座,未来将全力向“博物馆之城”的建设目标迈进。

  在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方面,今年,将紧紧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持续推进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等保护修缮工作,核定公布北京地区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推进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革命文物保护修缮五年行动计划、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实施措施。此外,“十四五”期间,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北京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坚持文物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相结合,促进三条文化带整体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责编:高星、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