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微治理”改善城市环境

2020年12月08日09:08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石景山:“微治理”改善城市环境

  本报记者 孙云柯

  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道路交通、市容环境等问题,今年石景山区相继开展了10余个“小而精”的微治理项目,美化城市环境,方便居民出行。截至目前,全区城市管理领域的“接诉即办”接件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0%,满意率从去年同期的69%提高至86%,城市精细化治理程度不断提升。

  微改造畅通老堵点

  八角西街东侧的物美超市门前,过去是一处堵点。短短几十米内有多家商铺,买菜居民、外卖电动车、进货车辆来往频繁,加上路面又窄,路边还有公共自行车桩,来往居民苦不堪言。

  为此,石景山区城管委主动与八角街道会商调研,并于今年4月制定了微改造实施方案。考虑到该地段公共自行车桩的租还率并不高,区城管委首先将19套公共自行车桩移走,然后在腾出的地方施划了自行车停放区,方便来买菜的居民停车。同时,在盲道内侧摆上交通矮护栏,路边设置上坡垫,两侧入口安放阻车桩。这样一来,汽车进不去,自行车有地儿放,人车互不干扰,路面环境一下子变了样。

  “仅交通矮护栏我们就反复调整了3次。先是放在盲道外侧,后来我们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外侧窄不方便行走,于是又挪到盲道内侧。最后还在超市门口打开一处缺口,方便居民存取自行车。”区城管委交通综合科李亚利介绍,“如今改造完,居民商户都很满意,我们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通过实施微改造,关于物美超市门前交通秩序混乱的12345投诉件从过去月均15件降到了零件,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内嵌车位提高通行效率

  在石景山区时代花园小区,设置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一排排停车位颇为引人注目。

  这种由石景山区交通支队首创的停车位,被称为“内嵌式”车位。石景山交通支队交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初内嵌车位试点是在苹果园南路,借助当时道路大修的契机,将原有施划在路边的车位向内侧挪移,从而还原出原有的自行车道。近两年的应用表明:这种内嵌式隔离的方法让自行车行驶更加顺畅,机动车也更容易进入停车位。

  相比苹果园南路,时代花园新增的280个“内嵌式”车位还增加了一个细节:交通支队很贴心地在停车位两侧各施划了50厘米的安全区,这样一来,在内嵌车位上下车的乘客开关车门,也不会影响相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正常通行,从而让内嵌车位变得更加方便、安全。

  大数据精准“调配”保洁员

  道路、过街天桥的环境卫生,关乎市民每天的出行体验。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提升城市保洁效率?石景山区城管委在全区14座过街天桥试点安装人流量监测设备,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调配”保洁力量,从而提高保洁效率。

  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自动、连续回传人流量数据,并在区城市管理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更新。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石景山医院天桥、星座商厦天桥通行人流量总数最高。区城管委根据人流量监测,及时对现有保洁队伍进行人员优化、作业时间调整。

  过去,过街天桥保洁工作实施双班制,即每座过街天桥上下午各一人。经过优化调整后,石景山医院天桥、星座商厦天桥、八宝山站天桥(石景山路)、玉泉路天桥(石景山路)4座人流量大的天桥继续实施双班制,其余10座天桥调整为单班制,即每座天桥1人。调整下来的10名保洁员被调配到其它重点保洁地段,从而实现保洁力量的优化利用。

  石景山区城管委主任颛孙永麒介绍,不论是路侧环境微改造,还是智能化设备创新应用,都是围绕市民需求所做的城市精细化治理探索。接下来,石景山区将围绕背街小巷整治、桥下空间交通环境等,进一步以微改造、微更新等方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出行环境,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