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

94项主题活动 个性化文化服务

施芳

2020年05月18日20:58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在闭馆3个多月之后,北京地区的博物馆陆续开门迎客,热门场馆预约门票“秒光”。

在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北京确立了“打造博物馆之城”的目标,推出94项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逛博物馆、看线上展览、体验云直播,无处不在的博物馆文化给北京增添了几分魅力。

“云展览” 足不出户漫游博物馆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沉睡的文物通过线上展览、线上直播等“活”起来,满足了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地区多家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线上直播等丰富多彩的“云端”活动。

“直播很有意义,应该多来几场”“长知识了!”5月18日,跟随直播镜头,观众“来到”位于西城区的郭沫若纪念馆。5月13日至18日,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等10家名人故居纪念馆接力直播,带领公众云游名人故居,体味名人故事,累计观看量达3512.6万人次。

此外,故宫博物院推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淳化阁帖版本展》,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等线上展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等推出线上360°全景展示。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等开展直播活动,观众可享受“一对一”讲解畅游博物馆。

文博+ 提供个性化文化服务

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北京市文博系统围绕“多元”“包容”两个关键词,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探索博物馆与不同群体的链接方式。

文博+我,展现专属博物馆体验。首都博物馆以“我和博物馆”为主题,面向公众征集视频、音频、绘画、摄影等作品,优胜作品在馆内展出,并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页面上展示。部分优胜者代表将受邀参与主题分享会,畅谈博物馆在面向不同社会群体提供文化服务方面的感受和思考,探索改进博物馆服务社会公众的方式。

文博+校园,构建“行走的课堂”。“北京文博·文昌运盛看北京”云讲堂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资深文博工作者围绕中轴线、三山五园、长城、大运河等专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为居家学习的中小学生提供精彩一课。《行业展风采 文博展作为——行业博物馆科普课程集锦》汇集了32家行业博物馆57个精选课程案例,课程将进入校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博物馆科普教育。

文博+徒步,在行走中领略北京之美。徒步是一项深受欢迎的全民健身运动,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市徒步运动协会跨界合作,开展“行读北京,讲述你和博物馆的故事”线上征集活动,征集徒步爱好者与博物馆的故事,引导大家在徒步健身中感受身边的博物馆,领略北京之美。

立长远 打造博物馆之城

更引人注目的是,北京首次确立了“打造博物馆之城”的目标。“这是新形势下首都文博事业发展的新目标,也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说:“通过‘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让广大市民和游客随时随地走进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魅力。”

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北京的博物馆家底雄厚:187家注册备案博物馆,其中一级博物馆14座,馆藏品465.2万件/套;既包含藏品丰富的大型博物馆,也包含独具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馆;既包含纵横广泛的综合类博物馆,也包含内容专精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的数量、规模、等级、影响力在国际大都市中都位居前列。

博物馆之城如何建?北京博物馆学会专门推出三场“对话式”研讨,从学术理论、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工作难点等多个层面,围绕博物馆日主题阐释、社区博物馆建设与运营、博物馆之城建设谋划等主题进行探讨。“一个城市的博物馆水平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下一步北京需要在梳理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介绍,学会将发挥专家优势,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加强专业人才储备。

“巩固提高现有博物馆水平,改变地域分布相对不均匀的状况,补齐一些缺少的博物馆门类,博物馆之城未来可期。”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席学术指导专家崔学谙说。

(责编:尹星云、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