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全面加强困难家庭关爱扶助行动计划》出台

七大方面35项帮扶措施 西城区困难家庭收获“民生大礼包”

 

2020年05月14日17:48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5月14日电 (鲍聪颖 张海涛)如何让困难家庭享受到西城区发展的红利?5月14日,西城区启动困难家庭关爱扶助行动,出台《西城区全面加强困难家庭关爱扶助行动计划》,共推出七个方面、35项具体举措,为困难家庭提供“民生大礼包”。

5月14日,西城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启动困难家庭关爱扶助行动。人民网 鲍聪颖摄

“一户一策”构建以家庭为单元的扶助机制 

“西城区将开展“一户一策”定向扶助行动。根据困难家庭的不同特点,围绕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残疾帮扶等内容,制定专项扶助方案。对长期在册的困难家庭,持续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困。”西城区副区长李异再发布会上解读了相关重点任务以及扶助服务模式,西城区副区长李异再发布会现场解读相关重点任务以及扶助服务模式。

李异表示,西城区将搭建全区困难家庭信息系统。建立以家庭为单元的困难家庭数据库,利用区块链技术形成困难家庭帮扶救助模型,打造智慧关爱扶助平台,实现民政、教育、就业、医疗等各项政策集成落地,实现跨部门救助数据实时共享,实施分层分类救助。

据悉,截至今年4月底,西城区困难家庭总数为9046户、14121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0.96%。其中:低保家庭8356户、13109人;低收入家庭318户、632人人;生活困难补助家庭201户、208人;特困供养家庭171户、172人。

改进帮扶方式 开辟急难事项“绿色救助通道”

西城将结合“进千门走万户”行动,变困难家庭上门求助为党组织主动进门帮扶。

健全困难家庭主动发现机制,建立困难家庭动态评估机制、定期政策评估机制和困难家庭个案扶助机制。采取家庭与社区同步申报的方式,对新出现的困难家庭进行动态识别,及时将困难家庭纳入台账和数据库管理。

每年对困难家庭开展一次专项评估,针对综合施策后依然困难的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开辟急难事项“绿色救助通道”,采取“一事一议”会商解决。

改进帮扶救助方式,转变以资金和实物为主的救助方式,探索创新“资金+实物+服务+精神+机会+N”的扶助方式,加强帮扶救助风险管理。

加强扶助巡视探访,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散居孤儿、低保家庭重病重残儿童、特困供养人员、空巢(独居)老年人、重度失能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主动探视和巡查探访,及时解决生活困难、给予精神慰藉。

扩大保障范围 降低社会救助家庭认定“门槛”

今年,西城区在全市率先实现11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押金减免和出院即时结算全覆盖。利用区域医疗资源优势,为有需求的困难家庭免费建立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提供随访和转诊服务。成立区属医院专家组,进行疑难疾病的会诊和治疗。

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结合西城区区域位置原因造成社会救助对象日常开支、生活消费高,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大的情况,在北京市首家完善困难家庭认定标准,将社会救助家庭拥有应急之用的货币财产总额,由上一年度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认定标准,调整为以西城区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认定标准,适当降低社会救助家庭认定“门槛”,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范围。

在全市首家出台区级临时救助政策,对于西城区户籍持证残疾人,按照临时救助标准的1.5 倍给予救助。

此外,还将推进重点棚改项目建设,完善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政策,统筹利用文物腾退、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平房翻建修缮等多种途径,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西城入学补贴标准上调至12000元 减免校服费和伙食费

为了让困难家庭孩子顺利入学,西城调整了高等教育新生入学补贴。高等教育新生入学补贴,主要保障大学新生第一年的学费补贴,北京市标准为4500元/人。往年,西城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临时救助金4000元/人,总计最高不超过8500元/人。

根据《计划》,这一标准继续提高,西城将入学当年一次性救助最高标准调至12000元,补贴金额为北京最高,让困难家庭孩子能够顺利进入所考取的大学。

西城区民政局局长张丁介绍,发放救助金的对象,是西城户籍的高校新生,今年入学,他们就能得到这笔补贴。

此外,西城加大教育助学力度。提高政府助学奖学金标准,鼓励和引导困难家庭学生提振信心、争创优秀。对家庭困难学生在“三免两补”基础上,减免校服费和伙食费。

各街道设立50万元应急救助金

对于西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含困补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照1800元/户/采暖季的标准救助;低收入家庭,按照800元/户/采暖季的标准救助。每年投入资金1600余万,惠及近9000余户,实现救助对象全覆盖。

设立街道应急救助金,各街道统一设立50万元应急救助备用金,开展“救急难”工作。发挥西城家园平台作用。依托西城家园等APP平台,实现线上咨询、网上申请、跨区申请。制定困难家庭关爱扶助指南,建立健全诚信扶助机制。

加大群团组织帮扶力度,发挥慈善组织补充帮扶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关爱扶助,探索引入商业保险模式。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