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东城:以人民为中心 当好居民的“贴心人”

2020年03月28日11:40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进入新时代,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宜居等领域提出更高的要求。东城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城区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七有”“五性”需求,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有针对性地补短板,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优先保障居民“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健全为老服务体系;落实“一校一策”实现停课不停学;传递社区暖心接力棒……一招招举措,一件件实事,都落在了百姓的心坎儿上。集中力量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成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保供稳价——优先保障居民菜篮子

疫情发生以来,物价稳不稳定?菜品齐不齐全?供应充不充足?这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疫情防控期间,东城区千方百计筹集和调度物资,全区重要民生商品基本做到“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

“作为老百姓的看家菜,大白菜依然是顾客选购最快的菜品,一天补两次。”在天镇蔬菜南花市大街直营店,业务经理张文清介绍,这里销售的蔬菜,大多数来自直营基地的田间地头,黄瓜、西红柿、土豆、大白菜这些北方菜,很受欢迎。

目前,全区共有79家保障供应蔬菜网点。东城区号召大型商超、连锁超市,充分发挥社会担当,在推出“特价菜”的基础上,增加“平价肉”的比重,逐步下调价格涨幅。目前,悠惠万家等社区超市及部分菜市场已实现每天供应一至两种“特价菜”供居民选购。我区还制定实施了《关于对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市场供应社会企业给予奖励的实施办法》,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让居民不用走那么老远就能买到放心菜,各街道社区纷纷搭起“临时菜店”,在居民院内、小区楼下,出了门就能选购,尽可能减少居民外出采购时间。在北新桥街道北新仓社区,街道经过协商调度流动菜车,将位于平谷鱼子山镇绿水峡谷生态园种植基地的蔬菜直接运送到居民楼下。在前门街道草厂社区,一处露天停车场变身为临时“菜场早市”,从新发地批发市场直购的30多种蔬菜和水果,被提前包装、称重、贴好价签摆在了货架上,以进货的批发价格向地区居民出售,缓解了辖区居民“买菜难”的问题。

东城区还分批次发布392家“线上”接单餐饮企业名录,辖区企业和居民通过名录订餐改善伙食,在“无接触配送”、送餐“安心卡”等安全措施的保障下,放心享受特色美食。

区商务局还与物美携手,在我区建立了84个“社区抗疫服务站”,进一步实现“无接触式购物”。同时帮助盒马鲜生、永辉、东单mall等多家超市建设“无接触配送”模式社区自提点,方便居民安全采购,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为老助老——各项服务安全周到不断档

疫情防控期间,东城为全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多项安全周到的为老助老服务,为老人筑起一面疫情“防火墙”。

疫情防控期间,东城区养老机构实行封闭管理,暂停院内老年人离院外出,暂停探视,也暂停了送餐、送药人员入院。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各项需求,东城区从四方面为老人提供贴心服务。在生活上,加强营养配餐,定时做好房间消杀;在心理上,开展线上探视,增加做游戏、读书看报的时间,缓解焦虑;在就医上,实现“一对一”远程指导、送医上门等服务;在物资上,充分保障各类防疫物资充足。

目前,东城区19家养老机构已与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7名医生实现对接,实现社区医生一对一医疗指导服务。对于身体出现轻微不适以及长期用药的老人,社区医生会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了解情况,老人可由社工代为取药,并在社区医生指导下用药。

“太方便了,减少了我们老年人到医院看病的次数,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在东四六条胡同, 68岁的高阿姨收到了家庭医生团队为其送来的慢性病药品。东城区针对65岁以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家医签约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送药上门”服务。该服务可以委托家属或指定人员在机构内代取药,也可以托管医保卡、先诊疗后付费、上门送药,还可以预约登记、现场结算、上门送药。此外,家庭医生团队还实时关注老年慢病患者病情状况,对其进行电话、微信、视频等形式的追访,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特殊时期,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头”等大事?前门街道草厂社区请来了“胡同Tony”——草厂社区养老驿站站长刘宝三,为辖区困难、高龄、空巢、独居、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免费理发。一位刚刚理完发的老人说:“我都俩月没理发了,这下可舒服多了。”

在东四街道八条社区,一群平均年龄70岁左右的居民组成社区“暖心帮帮团”。他们是在区妇联引导、支持下,由社区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的志愿服务组织。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及时了解居家老人的需求和身体情况,“暖心帮帮团”将每周四入户走访改为电话助老,给老人送去温暖。他们还将每周三下午的经验分享会由线下转为线上,分享助老的经验和体会。

疫情防控期间,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还发布了《东城区养老机构新型肺炎防控指引》手册,指导我区养老机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并呼吁子女们多关注自己的父母,呵护老人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线上聚集

面对疫情的大战,就是教育的大建。在东城区各个学校,通过全学科的“大思政”教育,坚持“一校一策”,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通过多种形式立德树人,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东城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让教学的变革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好地激发出了孩子们的成长内驱力。

日前,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开展了一次别样的活动——向崔佳豪的医生妈妈学习。学校还启发孩子们撰写《我眼中的父亲、母亲》,向这些身边榜样致敬。史家胡同小学号召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讴歌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并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网上电子画展。革新里小学成立了由多位从事医疗工作的家长组成的新冠肺炎防疫家长志愿团,通过班级QQ群召开视频会议,为家长、同学讲解个人和家庭日常健康预防举措,解答疑问。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也将防治新冠肺炎的知识以“微课”的形式推送给学生和家长。

东城区少年宫也利用校外教育的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介,陆续推出艺术兴趣启蒙和培养的系列微视频,涵盖茶艺、书法、京剧、节日习俗、健康知识、英雄故事、手工制作等多个门类,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

日前,北京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模拟测试开考,东城区采取“云考试”的方式,共有4988名考生首次尝试在家开考。在此次“云考试”过程中,由学校相关领导、教师通过微师平台摄像头在网上进行巡考,家长协助进行线下监考,确保考试严谨、有序、准时、顺利进行。

此外,“北京东城”App于2月13日上线“北京云”空中课堂,超过1.3万节在线课程,覆盖小学、初中、高中12个年级的全部学科内容,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听到来自人大附中、101学校等名校名师的课程。3月16日,空中课堂正式上线直播频道课程,通过“北京东城”App视频频道的“云课堂”与电视大屏直播频道同步播出,陆续为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提供功能更强大、内容更丰富的线上教育资源。

温暖接力——当好居民的“贴心人”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双报到党员、下沉干部和驻区企业,共同构筑起社区的安全防线,他们也成了居民眼中的“跑腿侠”“理发师”“快递员”“暖心书记”和“贴心管家”,他们使出“36技”,温暖接力,为居民送去安心、贴心和放心。

社区封闭了,如何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在体育馆路街道,“线上陪聊、线下跑腿、心理援助、群里聚会”四个妙招给居家观察的居民送去温暖。街道还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3名专业心理咨询师24小时在线,缓解街道、社区干部压力,消除高龄、空巢老人的心理焦虑。

“我们现在每天平均能送120件快递和外卖,5辆小车加起来的行程超过33000米,能绕二环路一圈啦!”东花市南里社区青年突击队,每人一辆“帮帮忙小车”,拉杆设计、折叠收纳,成为居民眼中的“网约车一号”,随时将居家观察居民所需的物品一一按时送到。疫情防控期间,他们用温暖接力,联结起每一位居民的心。

在崇外街道大桥社区,“暖心书记”霍淑义给定点隔离观察居民准备了“大礼包”,一次性口罩、消毒洗手液、垃圾袋、84消毒液、体温计等防护物品一应俱全。在东花市街道,居民亲手折叠千纸鹤并写上祈福祝语,送给一线防疫工作者。

日前,真实记录东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纪录片《我们在一起》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其中,《社工当先》等内容展现了东城社工值守社区一线、各部门为保障百姓生活和城市运转所做的努力。一个个典型事例和感人故事,在这个春天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为了支援社区防疫工作,全区共有2200余名干部下沉社区参与防控,由街道根据工作需要全部分配至各社区。同时,全区万余名在职党员“双报到”走进社区,他们不仅执勤、站岗、帮忙跑腿,而且社区里的大事小事也都帮忙分担,成了居民的“贴心人”。此外,小巷管家、楼门院长、东城榜样等各方力量也积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为居民排忧解难。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