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90后”朝阳群众 扛起各条战线防疫大旗

2020年03月21日17:12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在医疗救治最前沿,他们收治患者救死扶伤;入境排查第一线,他们夜以继日高负荷运转;在社区,他们坚守岗位各展所长,他们是朝阳“90后”青年一代。疫情期间,他们扛起各条战线上的大旗,披上“战袍”、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用一往无前和青春热血书写年轻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90后医务工作者勇担重任,坚守抗“疫”最前沿

“妈妈,我去吃饭,先不聊啦……”发完微信,高晶晶关闭手机,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手套,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

1990年出生的高晶是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护士,她作为医院首批派驻医疗队成员之一,进入朝阳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负责疑似患者的筛查和处治以及感控工作。她为每名同事检查个人防护,看得细而又细,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同伴存在感染的可能。“进入定点机构,我是瞒着妈妈的,还要定时定点打电话、发信息‘骗’她说自己在休息,不想让妈妈担心。”高晶说道。

在朝阳,还有许多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主动上前,勇挑重担。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李亚慧借调到区疾控中心参与疫情防控,她和同事曾不间断地为190名密接者采集380个咽拭子,完成任务后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垂杨柳医院青年医生李宗倍作为第一梯队成员参与朝阳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经过一个月的连续战斗,病房里核酸检测结果转阴的病人越来越多,住院患者逐渐开始减少。目前,李宗倍已经平安退出救治一线,隔离休整。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如果工作有需要,我一定会立刻返回一线,继续与战友并肩作战。”

机关青年党员干部主动请缨,“拼命三郎”遍朝阳

26岁的宋旭升是朝阳区体育局年轻党员干部,当得知朝阳区需抽调人手参与入境防疫工作时,他第一个报了名,当天便全副武装投入到工作中。

宋旭升在新国展转运点负责对入境人员进行登记。他所在的小组采取三班倒的机制。“我值守夜班,夜间抵达的国际航班很多,需要接待的入境人员就多,忙得没工夫休息,只能跟着他们一起倒时差。”宋旭升笑着说道。夜晚透着寒意,他只能在没人的间歇站起身跺跺脚;为了让旅客听清自己的话,他隔着防护面罩高声交流,喉咙也渐渐嘶哑了。通常送走夜间的最后一批旅客,已是早上五六点钟。“没想到毕业之后的第一次通宵,献给了防疫工作。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站好这班岗。”宋旭升话语里虽有疲惫,却难掩满腔的自豪。

在朝阳区集中观察点,也有一位年轻的机关党员干部昼夜忙碌,她就是1997年出生的王晓蕾,刚刚参加工作5个月的她,是朝阳区委政法委在“疫”线战场上最年轻的党员干部。

在集中观察点指挥部,王晓蕾既是信息员,又是技术员,同事们都夸她“有股子劲儿,做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在指挥部搭建初期,她利用专业优势,为搭建了文件数据存储共享平台,实现了指挥部信息的共建共享。日常工作中,她常常为核实数据工作到深夜,困了就喝一杯浓茶,累了就在椅子上靠一靠,一个23岁的小姑娘,成了同事们眼中的“拼命三郎”。

在朝阳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90后“拼命三郎”党员干部数不胜数,他们虽不同岗位、不同职业,但在疫情面前,他们都选择挺身而出,成为一名“抗疫战士”。与宋旭升同龄的孙瑶光,也是区体育局党员干部,他负责入境人员转运,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的频率,他只在上岗前喝一点水;25岁的和平街派出所民警张驰,将疫情防控和普法宣传结合起来,成为社区居民的“知心小哥”,每天活跃在各个微信群答疑解惑;区水务局的青年党员夏晓、马艺鸣,白天承担着供排水设施运行监管等工作,晚上到社区参与晚班值守;区城管局“90后”党员刘洋主动停休婚假,投入到社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说,作为年轻一代,就应该将青春用到实处,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青年社工各展所长,探索尝试新方法

社区是疫情防控主战场,在这里,许多“90后”肩负起社区防疫一线任务,他们思维活跃、主动性强,在工作中总能利用自身优势或特长,想出“好点子”,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叔叔,现在是特殊时期,少出门聚会,出门也要戴口罩呀!”说这话的是常营地区连心园社区“90后”社工黄新越,这个长着一张娃娃脸、说话细声细气的小姑娘,每天都要在社区巡逻值守,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戴口罩,聚在一起聊天,黄新越都会主动上前劝说,许多社区居民跟她都是“熟脸”,也十分支持她的工作,“社区里面老人多,做社区工作首先得态度好,别跟他们呛,我都是以一个晚辈的身份来劝他们,这一招很管用。”黄新越向同事讲自己的心得时说道。

在麦子店街道农展南里社区,青年社工刘涛喜欢钻研网络技术,疫情期间,他负责起了社区的“技术活儿”,每天在北京市疫情跟踪数据报送系统小程序上核对汇报信息,并引导社区返京人员进行登记,遇到使用手机不熟练的居民,他都一步一步指导居民填报,帮助其把相关信息录入到小程序里。晚上回家后,刘涛还要核对和统计在社区晚班值班期间各方登记到的返京人员数,虽然处理数据有些繁琐,但因为有网络技术的底子,他的工作依旧有条不紊地开展中。

社区工作大都普通且琐碎,有时还要受点委屈,但他们依旧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岗位上,正如和平街街道小黄庄青年社工王自强在朋友圈写道的那样:“戴着口罩、扛着居民需要的物资爬上6楼,劳累;夜晚巡查社区内所有门岗值守情况,寒冷;面对一些居民的不理解、不支持,委屈……这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因为居民的一句感谢,一句辛苦,而烟消云散,我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们仅仅是战“疫”中的一些缩影,在朝阳区,还有无数“90后”,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当疫情来临,他们脱下稚气,勇担重任。曾经在大众印象里还是孩子的他们,却用严谨而专业的表现、吃苦耐劳的精神,告诉大家年轻一代已经长大。(王成、周鑫)

(责编:高星、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