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社区 助力防控 西城“司法行政人”活跃在战“疫”一线 

2020年03月20日11:17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3月20日电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西城区各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他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坚守在基层、连续战斗,在抗“疫”一线战场上,处处可以看见这些最美的身影。

及时化解邻里矛盾

哪里有矛盾,就把人民调解的触角延伸到哪里,及时化解矛盾,排除隐患。

一天中午,西长安街街道司法所所长谭秀云吃完午饭刚进办公室,就听到西单北社区的一个楼门院长反映:两户居民因为卫生习惯争吵起来,张某不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在院子里打喷嚏、随地吐痰。在这个特殊时期,李某害怕便说了张某几句,因此双方发生了争吵。

听完楼门院长的讲述,谭秀云戴上口罩,大衣也没来得及穿就骑着电动车来到事发现场。她把两个当事人叫到院外空旷的小广场,并要求他们戴好口罩,两人间隔1.5米远的距离。她先对张某进行了批评:“这个时候,不戴口罩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别人提示你,是为你好呀!”然后又对李某说道:“但是你在劝告别人的时候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不能一根肠子通到底。”

张、李二人听完谭秀云的一席话,都不好意思地连忙点头,再看看冻得瑟瑟发抖的谭秀云,二人都十分内疚,互相道了歉。就这样,一场邻里之间互不相让的对战通过谭秀云的调解,顷刻之间就烟消云散了。

花甲老人坚守岗位

陶然亭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史克明到今年6月就年满60岁要退休了,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丝毫没有松懈,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

“您好,我们是社区的,给您送一些防疫宣传材料。”疫情暴发初期,为了让大家了解疫情防控知识,史克明与龙泉社区工作人员一起逐楼张贴《致陶然亭居民们的一封信》、逐户发放《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返)京人员须知》等宣传资料200余份。

龙爪槐胡同口返京登记站点在一个非封闭路口,在这里值班待上一会儿就会被冻得发抖。史克明没有因为自己上了年纪而退缩,他说:“天寒地冻何所惧,漫天风雪不动摇。”一位司法所工作人员说:“老史常说‘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者,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就会尽职尽责地站好最后班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除夕加班排查

牛街街道司法所的张太平是一名军转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始终以一名党员和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年三十,张太平突然接到值班人员提前到岗的通知,当天下午他就来到了单位。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个春节假期都将在连续加班中度过。

按照工作部署,张太平负责对38家企业的人员排查工作。有的企业因名称、电话、联系人等信息变更,使得工作推进慢。但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意志,通过联系工商、安监等部门找到企业联系人。在鼠年钟声敲响前,38家企业无一遗漏全部联系完毕,按质按量完成了排查任务。

张太平的妻子在东城区崇外街道工作,作为基层干部、双党员家庭,夫妻俩从大年三十开始就一直战斗在防疫前线,经常连续加班,无法照顾家里,有时候他们就把孩子放在亲戚朋友家里代为照看。对此,张太平说:“先有国才有家,相信孩子长大了也不会因此而埋怨我们。”

为居民打造“云”服务

疫情期间,什刹海街道司法所所长杨京峰接到一通社区咨询电话。电话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该社区有一位居民是一家旅游公司的司机,按照合同约定其每月工资为基本工资300元加提成,但是现在因疫情无法出车,没有提成收入,生活无法维系。

挂了电话以后,杨京峰首先前往诉求居民家中了解情况,查看了其工资流水明细,证实了事件的真实性。期间,居民表现出为难的表情,原来,该居民担心求助而丢掉工作。杨京峰安慰道:“您不要有心理负担,通过咱们司法所‘诉源治理直通车’可以直接与法官面对面。特殊时期,特事特办。您要是同意,我可以代您连线法官。”

第二天下午3点,杨京峰与西城法院刘玉民副院长进行了网上连线。在听完杨京峰对事件的描述后,刘玉民在分析了相关证据后,给出了专业建议。居民对此表示满意。

协同社区做好防控

大栅栏街道司法所所长赵永进大年二十九晚上刚值完夜班,还没来得及休息,第二天午饭后便又匆匆回归岗位,直奔社区疫情排查一线。他说:“疫情来得急、来得凶猛,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等战胜疫情的那一天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赵永进每天早出晚归,从未间断,一心扎根基层、深入社区,根据街道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挨家挨户进行疫情排查,为居民送去温暖和安心。他说:“小区的消毒工作一定要搞到位,不留死角。”

自疫情暴发后,为了配合街道、社区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赵永进协同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卡点值守,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宣传,用最实际的行动、最具体的表现捍卫了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一个个暖心的故事,正是党员干部践行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司法行政人在战“疫”一线的缩影,疫情的冬天终会过去,美好的春天一定会如期而至。(王娟 宋扬)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