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开放新病区 北京医疗队迎来更大挑战

2020年01月31日14:15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北京医疗队迎来更大挑战

  昨天下午,北京医疗队医护人员走进病房。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昨天下午,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住院楼10层经过改造调整后,作为收治疑似病毒感染患者的新病区投入使用,截至晚上9时30分,收治疑似病毒感染患者15人。新病区投入使用,意味着更多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也代表着北京医疗队将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

  新病区已投入使用

  昨天下午2时,记者来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住院楼第10层,身边的医护人员正在忙碌。记者看到,住院楼第10层的整体格局与正在使用的第12层隔离病区相仿,改造办法也参照12层的改造方法。“我们从大年初一就开始行动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护士长王智英介绍。“北京医疗队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经验,让我们医院病区的改造提速很多,也更加规范。”

  记者了解到,昨天下午,住院楼10层新病区正式投入使用,截至晚上9时30分,收治疑似病毒感染患者15人。

  标本采集危险性高

  新病区投入使用,对于北京医疗队来说,这样的进展是可喜的。一个个新病区陆续投入使用,意味着更多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也代表着这支医疗队将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壮介绍,住院楼第10层新病区的作用将和第12层病区有明显区别。面对疑似病毒感染患者,医疗流程还要增加临床筛查这一步骤,其中,专业化呼吸道标本的采集,对医护人员来说是危险性相对较高的一个环节,能够科学有效处理好这一环节,是保障病区接诊工作平稳有序的关键。

  危重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从1月28日下午3时许至1月29日下午3时许,24小时内,北京医疗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已收治确诊病毒感染患者25人,截至1月30日凌晨,又陆续收治了9名确诊患者。

  北京医疗队医护人员介绍,在这些患者中,情况危重的共有4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为82岁,经过紧急的科学救治,危重患者的病情目前已趋于稳定。

  侧记

  这里尽是感人的画面

  回到住院楼第12层,记者看到,经过6小时奋战,北京医疗队第4班医护人员正在换班。从污染区出来的医护人员,已经脱下最外层的防护服,正在给双手消毒。由于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防护服,里面的衣裤已经湿透了。

  自从住院楼第12层隔离病区投入使用以来,不断有感人的画面被记录下来。医护人员的双手被酒精烧得起了皮,护目镜下的“水雾”多次迷了双眼……在医疗物资相对稀缺的当前,为了保障不频繁更换防护服造成浪费,北京医疗队的医护人员甚至在进入隔离病区前的一两个小时便不再进食饮水,很多人在空腹甚至半空腹的情况下,顶住了6小时的接诊工作压力。

  本报记者 景一鸣 王雅贤

  本报记者武汉“抗疫”日记

  1月30日 星期四 天气晴

  住院楼前的“方块”越来越多了

  跟随北京医疗队采访的缘故,我们每天都会来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不经意间发现,在住院楼医护人员通道附近,码放着一个个“方块”,细看原来是一块块被切割的墙体。今天到医院的时候,堆放的“方块”更多了。

  早在医院第12层新病区刚要开放的时候,北京医疗队对病区的缓冲通道提出了非常必要的修改建议——为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不走“回头路”。听取建议后,医院克服了很多难题,执行了这些建议。把两个相邻房间的墙体打通,让这两个房间成为新的缓冲区是个很好的办法。我推断,堆在眼前的“方块”会不会就是因为打通房间而切割下来的墙体。

  “慢着,别撞着人!”两名工人师傅拉着一车“方块”从住院楼里走出来,他们证实了我的推断。由此这也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次我们来医院采访,还没进住院楼,只要看到门前的“方块”又增加了,就证明又有病区得到了改造,升级成为可接待“新冠肺炎”患者的新病区,这也就意味着,新的病区开放后,患者们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地、细致地救治。

  在武汉这几天,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我们记者,要面临的压力都很多,抢时间改造病区只是其中的一环,压力、困难不言而喻。但疫情面前,唯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就一定能赢!

  本报记者 景一鸣

(责编: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