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社保中心“主动出击”解难题 延伸业务让群众少跑腿

2020年01月02日10:00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朝阳区社保中心积极回应街乡需求,对43家街乡社保所进行走访调研,对各街乡反映较集中、反映频次较多的难点痛点问题逐一解决,化“被动响应”为“主动出击”。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延伸服务业务、加强队伍培训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切实解决基层反映的难题,提升便民服务工作质量,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社保提速提质带来的便利。

联动办公优化业务流程

“以前办理个人养老保险退休业务,需要各社保所工作人员拿到退休批件后,亲自带着申报材料到社保中心为新退休人员办理信息入库,同时拿着复印件到基金支付科为该人员办理月报补支,并在现场等待拿回单。”区社保中心基金支付科工作人员张艳告诉记者,现在社保中心各科室密切衔接,实现了信息共享。

针对街乡反映“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退休流程太复杂”的问题,自2019年12月1日起,社保中心以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对接代替群众跑腿,在行政受理中心办理退休人员预审时,预留退休人员的社会化街道代码,在行政受理中心进行退休人员待遇核准后,系统按照预留信息自动将退休人员推送至支付库并自动完成补支。街乡社保所无需再为退休人员二次减少、退休人员入库及待遇补支业务而四处奔波,减少了社保所往返,简化了业务流程。

优化前,街乡办理个人养老保险退休业务需要六个步骤:退休人员预审、退休人员档案审核、退休人员待遇核准、退休人员二次减少、退休人员支付入库、养老保险待遇补支,全流程正常办理下来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优化后,直接省掉后三步,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与行政受理中心会将新退休人员的信息推送至社保基金支付科信息库,收到信息后,工作人员直接将退休人员和无保障人员信息入库,并通过数据筛选直接进行补支,待遇补支信息通过邮件发送到各社保所,缩短了四分之一的退休业务经办时间。

“优化流程后,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漏掉入库人员信息的现象,另一方面,社保所工作人员不用跑腿了,社保中心工作人员也减少了现场叫号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张艳告诉记者。

延伸业务让群众少跑腿

区社保中心将业务风险小、百姓需求量大,比如定点医疗机构变更等业务,延伸至社保所办理,各社保所根据统一印发的业务经办流程,收齐相关材料后可自行在经办系统中操作业务,无需到社保中心办理。

“像‘增、减、变、更、补’一些基础性业务,目前已经下沉至43个街乡社保所,群众可以实现即时办理。”区社保中心基层管理科副科长李红梅介绍,为了让参保群众和参保单位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快速地办理社保业务,区社保中心不断扩大社保所延伸服务范围,目前,延伸业务范围已由最初的8项扩大到25项,43家社保所经办业务量占全区社保所类业务总量接近42%,方便居民办理相关手续,减少社保所工作人员往返社保中心经办业务次数,降低了行政成本。

“在业务考核及业务延伸中,针对因时间紧、距离远造成的档案不能及时上交的问题,社保中心优化档案提交流程,在社保所推广使用档案系统,即社保所经办完业务后,经办业务信息录入档案系统,并及时进行归档整理,实现与中心业务档案的实时联动,随后社保中心安排专人上门接收档案,解决了街乡社保所上交档案不及时的问题。”李红梅表示,档案系统下沉减小了业务风险的发生,档案收取方式由社保所提交变为社保中心上门收取,增强了社保所业务经办的便捷度,在此基础上,中心计划进一步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不断减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片会”培训打造专业队伍

业务下沉后,如何针对街乡需求开展多样化培训? 社保中心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夯实基层社保所“1+2+N”的培训模式,加强“片会”培训力度,推进队伍专业化,切实保障基层服务网点经办质量。

“1+2+N”培训模式,即全年举办1次全区社保所常规培训、2次重点专项业务培训、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N次业务指导:包括线上微信平台的日常经办业务指导,线下走访社保所开展小型培训会、邀请社保所工作人员到社保中心接受业务操作培训等。通过小规模的线上或线下指导,以点带面地强化社保所的业务知识,有效地提高社保所工作人员经办水平。

“针对各社保所反映的培训多样化需求,我们通过召开分区域‘片会’,进行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区社保中心副主任陈静介绍,在常规“大课堂”培训的基础上,社保中心根据街乡业务特点,丰富培训形式,开展划区域“片会”,将全区43家街乡按区域划分为四个片区,按片区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培训,并交流意见建议。每季度完成至少两次“片会”,形成区、街两级沟通的长效机制。(张慧娇)

(责编:高星、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