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顯著成效
人民網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李博)“十四五”期間,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開,行政辦公區全面投用,市級行政機關完成搬遷,運河商務區初具規模,文化旅游區成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顯著……
“我們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准、最好的質量推進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北京市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鄭皓在11月19日舉行的“一把手發布·京華巡禮”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專場上介紹,“十四五”期間,城市副中心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6%。今年前三季度增長10.9%,居全市第二。
連續五年保持千億級投資規模
2016年城市副中心啟動建設至今,累計固定資產投資超過9600億元,連續5年保持千億元以上,建安投資總量連續6年全市第一,實現了投資結構優化、功能系統重構、承載能力躍升。
其中,社會投資佔比增至七成以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投資穩定在30%、近五年投資規模超1500億元。2025年,先進制造業、科技服務業、金融業等產業投資規模達到415億元。
鄭皓說,“十四五”期間,通州區新增學位6萬余個,全區醫療機構床位數較2020年增長50%。區域協同推動更大范圍共建共享,360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
又有8家市屬國企總部選址落地
“十四五”期間,通州區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快速拉開城市框架,構筑起城市的“四梁八柱”。廣渠路東延、東六環入地改造等基礎設施領域重大工程接續建成。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等民生領域重點項目建成投用。環球影城年接待游客突破千萬人次,“灣裡”商業娛樂綜合體將於年底開業,北京海昌海洋公園、頂點公園加快建設,北投集團總部大樓、首旅集團總部大廈落成投用,實現了“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
鄭皓介紹,今年,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將具備投運條件,未來將成為引領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門戶節點和動力引擎。副中心站樞紐聚焦國際化商務區功能定位,區域內規劃產業空間143萬平方米,華夏銀行、北京農商銀行、國資公司等8家市屬國企總部選址落地。
樞紐區域居住空間建筑規模近百萬平方米,將建設“好房子”“好社區”,打造花園式的“好街區”。此外,結合大運河“四橋六岸”世界級魅力水岸建設,該區域還將設置運河碼頭、景觀平台,打造高品質濱水空間和活力節點。
企業主體規模躍居全市第三
“十四五”期間,通州區規上單位達到2800家,較2020年增長52%。年均新設企業2萬余家,平均每個工作日就有80多家市場主體選擇到副中心投資興業,企業主體規模躍居全市第三。總部經濟實力躍升,累計落地央企、市屬國企子公司175家。以先進制造為代表的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較2020年增長70%,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長81%、全市第一。
城市副中心汽車制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現代金融、文化旅游躍升為支柱產業,金融業增加值、稅收佔比穩定保持在10%左右,文體娛樂業增加值較2020年增長10.5倍。創新指數不斷攀升,2024年規上數字經濟核心企業收入同比增長57%、居全市首位,基本形成以信創與網絡安全、數據要素為重點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
首兒所通州院區預計2027年投用
“十四五”期間,城市副中心聚焦節能降碳,完成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170.5萬平方米,實施超低能耗建筑67.3萬平方米,居全市前列。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實現百分百綠電供應。綜合性防洪體系“通州堰”基本建成,海綿城市達標面積佔比達48.2%,碳排放強度下降20%左右。
民生福祉方面,“十四五”期間,通州區陸續引入了北京學校、北京第一實驗學校等6家市級優質教育資源,累計達到20家。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正式投用,北京服裝學院通州校區正式啟用,清華大學金融發展與人才培養基地即將建成。
圍繞強化醫療保障,通州區已建成投用三級以上公立醫院7家,北大人民醫院、友誼醫院、安貞醫院相繼開診,首兒所通州院區預計2027年投用。“十四五”期間,各類保障性住房項目惠及群眾超45萬人,“住有所居”評價全市最優。
圍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2024年以來,通州區實施城市更新項目451個,推動老舊小區改造。205條背街小巷實現精細化整治全覆蓋。
“當前,我們正在推進副中心立法,將形成保障一張藍圖干到底、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政策體系,努力將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樣板。”鄭皓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