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小郡之秋》上演 北京人藝三代演員同台

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尹星雲)11月13日,北京人藝年末大戲《小郡之秋》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首演。作為“2025北京人藝國際戲劇邀請展”的收官之作,由崔西﹒萊茨編劇,盧燕翻譯,唐燁、龔麗君導演,陳小藝、龔麗君、濮存昕等領銜主演的《小郡之秋》,以強大的演出陣容、扎實的現實主義表演,帶領觀眾走進一個美國家庭的情感漩渦,在中國舞台上呈現出一部獨具北京人藝風格與特色的外國經典戲劇作品。
該劇以一個功能失調的普通家庭為背景,深入探討了親情和婚姻,展現出人性的脆弱與堅強、自私與善良,也成為一面照出現實社會的鏡子。導演唐燁表示,北京人藝的二度創作希望通過對原作精神的深度挖掘,流暢的敘事表達和生動的人物塑造,深化和拓展戲劇主題,從而引發觀眾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小郡之秋》以凝練的筆觸勾勒出鮮活的人物群像,這就要求演員必須打破以往的表演習慣,共同摸索最貼近劇本的表演方式——既要讓觀眾沉浸於真實的美國家庭氛圍,又不能僅僅停留在生活表象。劇中激烈的矛盾沖突、生活化而犀利的台詞、復雜的人物關系,在為演員提供廣闊創作空間的同時,也對他們提出了極高要求。
導演唐燁認為:“塑造人物正是北京人藝現實主義傳統的核心,這次我們在聲、台、形、表各方面都對演員提出了更高標准。”導演龔麗君進一步強調:“台詞一出口,就必須是那個人。排演中一定要有真實的反應,隻有這種真正刺痛心靈的體驗,才能帶來珍貴、真實、動人的表演。”
作為北京人藝的年度大戲,《小郡之秋》集結了陳小藝、龔麗君、濮存昕、白薈、劉輝、張培、原雨、鄒健、李珀、郝賈沛釗、陳紅旭、周情雲、閆巍等人藝老中青三代演員,以強大的演出陣容,嚴謹的創作態度,扎實的舞台功力,共同構筑起韋斯頓一家的情感世界。

自《蓮花》《貴婦還鄉》后再次領銜大劇場劇目,陳小藝在《小郡之秋》中飾演大女兒芭芭拉。她表示,該劇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每一個角色都有值得深挖的空間。“演員要找到劇本賦予人物的特質並表現出來,讓角色煥發光彩。”她也坦言,這個戲對演員而言是一種挑戰,“作者給予的文本非常豐厚,創作也因此沒有盡頭,這讓我無時無刻不在琢磨,怎樣才能演得更好。”
為塑造好言語刻薄、依靠藥物維持常態的母親維奧萊特,與角色性格反差極大的龔麗君,在深入分析人物的基礎上,借助精准的形體與細膩的外部動作,將人物的復雜狀態真切地傳遞給觀眾。“人物在大部分時間裡都處於一種‘非正常’狀態,”她說道,“我必須在排練中不斷自我推翻,一步步尋找角色的准確度。”
飾演父親貝弗利的濮存昕僅在開場有約十分鐘的戲份,卻為全劇埋下了關鍵的懸念。“如何在短時間內既把懸念建立起來,又把一個角色塑造完整?我嘗試了不少方法,但根本還是要回到劇本,從台詞中尋找他言行的依據。”濮存昕介紹。

該劇舞美特點突出。一座三層木質小樓靜立於舞台中央,灰白冷調、高聳的閣樓,共同營造出壓抑的氛圍,與劇中“牢籠”的核心意象緊密呼應。雖是實景呈現,舞美設計申奧卻未拘泥於現實主義手法,而是以立體而寫意的筆觸,將這座小樓如透視圖般展開於觀眾眼前。
一層作為主表演區,以陳舊家具搭建出客廳、餐廳等真實生活場景。實體的門,成為家庭成員聚散離合的象征——他們由此歸家,也由此帶著傷痛離去,同時它也是連接屋內與屋外的接口。二層與三層則摒棄了真實的牆壁與窗戶,代之以粗細不一的木構線條,勾勒出屋頂與欄杆的輪廓。這一通透的處理,不僅拓展了視覺層次,也為表演提供了更多空間可能。隨著轉台緩緩轉動,小樓的每個角落皆可成為表演區域,與左側的書房、右側的花園共同構建出流動的敘事場景。
據悉,該劇將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演出至11月29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