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軟件業佔全市GDP比重超三成
前三季度北京支柱產業關鍵支撐作用凸顯
日前,市經信局召開2025年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軟件業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本市工業和信息軟件業合計實現增加值超過1.3萬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35.1%,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2%,作為支柱產業的關鍵支撐作用凸顯。
構建首都經濟增長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引擎”
工業和信息軟件業已構建起首都經濟增長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引擎”。數據顯示,北京信息軟件業今年前8個月營收突破2.3萬億元,同比增長14.8%,領先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315.7億元,同比增長21.3%,拉動北京GDP增長2.5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本市聚焦集成電路、智能裝備、汽車產業鏈等重點領域,工業重點產業完成投資708.8億元。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佔全市制造業投資比重超過八成,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45.4%和37.9%﹔信息軟件業實現投資超1500億元,同比增長1倍,貢獻近九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量。
創新投入強度也持續增加。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市大中型工業、信息軟件業重點企業研發費用分別同比增長10.5%和5%。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軟件業在京新設企業數量同比分別增長18.2%和65.0%,為行業持續穩健發展注入新活力。
加快向產業價值鏈高端邁進
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的同時,本市產業結構向高端化持續攀升,發展更見“含金量”。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高端制造業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9%和17.9%。
其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4%,全市生產整車104.2萬輛,同比增長21.7%﹔電子信息業增加值增長24.6%,集成電路、智能手機等產品產量同比增長17.6%和17.3%﹔智能裝備產業延續回升勢頭,增加值同比增長7.3%﹔風力發電機組、鋰離子電池等重要產品產量同比增長47.1%和1.6倍,綠色智能產品供給持續擴大。
產業創新方面,機器人、生物制造、空天技術、智能網聯汽車等前沿領域呈現多點開花的蓬勃發展勢頭,北京量子計算產業創新中心成立,“無極一號”離子阱量子計算裝置綜合性能達到業界一流水平,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成功舉辦,低空技術發布重大成果,醫藥產業發展潛力不斷增強,著力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成效顯著。
為企服務方面,高精尖產業資金通過4個批次、21個政策方向靶向投放,全面覆蓋十大高精尖產業、未來產業及數字經濟等關鍵領域,聚力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累計支持企業超600家、金額達21億元。
“5G+工業互聯網”規模化落地
信息化基礎設施領域,本市“5G+工業互聯網”正從試點探索邁向規模化落地新階段,為產業數字化轉型、提升工業發展質效提供有力支撐。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本市已構建起高品質5G網絡底座,全市累計建設5G基站近15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69個,全國名列首位。
應用拓展方面,目前工業領域規模以上企業5G應用滲透率穩步提升,尤其在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汽車、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機器視覺質檢、遠程設備操控、生產現場監測等5G典型場景實現規模化落地。
從企業實際成效來看,5G工廠生產效率平均提升15%以上,不良品率降低20%左右。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為更多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參考的實踐路徑。
市經信局方面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強資源要素保障,加快推動“5G+工業互聯網”與產業高質量融合,幫助本市工業企業持續提升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能力,做強北京“5G+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記者 楊天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