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黨建,促發展”
“友好密雲”暖“新”行動為新就業群體筑起暖心港灣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絡主播等新就業群體規模持續擴大,成為城市運行不可或缺的力量。北京市密雲區立足區域特點,以“友好密雲”建設為抓手,通過黨建引領、服務升級與治理融合,探索出一條新就業群體思想引領與凝聚服務的新路徑,讓新興勞動者感受到“家”的溫暖。
黨建引領:從“流動”到“扎根”
密雲區新就業群體規模達1295人,但黨員人數不多且均為流動黨員,組織覆蓋難、活動開展難。為此,密雲區委“兩新”工委創新組織設置,構建“行業主管部門+流動支部+黨員驛站”模式,組建5個新就業群體流動黨員黨支部,將黨員納入工作地黨組織管理。同時,聯合郵政管理局、交通局等部門開展專項摸排,建立企業、黨員、從業人員三本台賬,破解“口袋黨員”難題。
針對平台企業分支機構少、管理弱的特點,密雲區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例如,指導天葡庄園黨支部打造“田間直播間”,通過黨員帶頭直播助農,銷售額佔比從不足10%提升至38%,帶動百余戶農民增收。區委社會工作部還牽頭制定網絡直播行業黨建措施,將黨組織覆蓋到電商基地,讓新就業群體在政治上有“依靠”。
服務升級:從“痛點”到“通點”

密雲區果園街道暖心驛站。
新就業群體工作強度大、權益保障不足,密雲區從需求出發,構建“1+4+N”服務陣地體系:以萬象匯“友好商圈”為核心,設置專用停車位、休息區﹔在富民街等區域打造4個友好場景﹔輔以102個“密小哥加油站”,提供飲水、充電、醫療等暖心服務。商圈內15家“友好商戶”還推出8.8折暖心套餐,讓小哥們“吃飯有優惠、休息有去處”。
權益保障方面,密雲區建立“1+6”聯席機制,聯合法院、人社等部門發布勞動爭議典型案例,推動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參保,已為90余名快遞員辦理工傷保險。區總工會連續多年組織免費體檢,累計服務萬余人次,並開設心理輔導專區,緩解從業者壓力。
技能提升上,密雲區與高校合作成立“新就業群體職業學院”,開設無人機操作、新能源車維修等培訓,優秀學員可獲落戶積分。通過“夜間技能學院”拓寬就業渠道,幫助從業者實現職業轉型。
治理融合:從“旁觀”到“參與”
為引導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密雲區推出“小巷管家﹒新伙伴計劃”,吸納快遞員擔任民情觀察員,參與安全隱患排查、獨居老人關愛等工作。推廣“流動網格員”“密小哥任樓門黨小組副組長”等模式,將職業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順豐快遞員袁國超等優秀代表因貢獻突出獲評“社區榮譽居民”。
此外,密雲區建立“小哥懇談會”制度,定期收集訴求,推動解決充電難、進門難等問題。在創建文明城區活動中,評選“密雲先鋒”“最美兩新人”,通過公眾號宣傳事跡,激發群體參與熱情。
創新引領:從“管理”到“凝聚”
面對年輕化、思想多元的新就業群體,密雲區摒棄單向灌輸,推出“紅色騎線”主題路線,將紅色教育資源與配送路線結合,騎手打卡學習可獲積分。開發專屬文化惠民卡,組織參觀博物館、生態公園,增強歸屬感。
品牌建設上,密雲區發布《新就業群體友好建設導則》,通過六項“友好行動”傳遞“小哥優先”理念。首創“友好指數”評估體系,涵蓋黨組織覆蓋率、服務滿意度等指標,每半年向社會公布,倒逼服務優化。
盡管成效顯著,密雲區新就業群體工作仍面臨覆蓋質量不高、服務精准性不足等挑戰。下一步,密雲區將強化數字賦能,運用大數據優化黨組織設置﹔完善“訴求識別—服務凝聚—效果反饋”動態模型,推出“社保代辦+法律援助”服務包﹔試點AI路徑優化系統,降低工作強度。
“我們的目標是讓新就業群體真正融入城市,成為密雲發展的‘合伙人’。”密雲區委社會工作部負責人表示,力爭到2026年底,群體滿意度提升至60%以上,讓“友好密雲”成為首都新就業群體服務的示范品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