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黨建,促發展”
北京昌平:創新黨建引領 助力重點園區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昌平區重點園區憑借產業集聚效應,吸引了大量非公企業入駐,其中醫療器械、合成生物制造、腦機接口等產業已形成全國領先的產業集群。
在拉動區域經濟增長、助力產業升級的同時,園區黨建工作也面臨新挑戰:黨組織覆蓋存在空白點、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夠充分、黨員教育管理針對性不夠強等問題,制約了園區治理效能和企業創新活力的釋放。
聚焦“隱形黨員”“覆蓋空白”等黨建難題,昌平區通過一系列舉措,讓黨組織在非公企業扎根生長。
在筑牢思想根基方面,針對企業產學矛盾突出的實際,鼓勵企業利用廠房空閑區域,打造各類學習“微陣地”,將學習延伸至車間、班組﹔線上創新“微黨課”等學習方式,實現“送學到指尖”﹔線下充分利用昌平革命紀念館、南口特支紀念館等區內紅色資源,組織非公企業黨員重溫入黨誓詞、講述紅色經典故事,讓學習教育“潤物無聲”。
同時,抓住“關鍵少數”,依托專題培訓、政策宣講、座談交流等方式,定期與企業負責人、高管面對面開展工作,切實從思想認識上和具體行動上重視支持企業黨建工作,將之前的“要我建”轉變為“我要建”。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大力開展“一名黨員一面旗,我是黨員我光榮”“雙爭雙亮”“黨員先鋒工程”等活動。
昌平區還統籌施策,夯實非公企業制度建設之基。進一步健全“園區黨(工)委—非公企業黨委—非公企業黨組織”三級黨建管理格局,把黨建工作與園區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建立完善園區黨建聯建共建機制,構建園區非公企業與組織部門、園區工委協同聯動工作體系,圍繞企業重點項目推進、經營發展等重難點問題定期召開聯席會,促進園區產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昌平區還在園區內常態化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企業入駐與黨員摸底同步的“雙找一同步”活動,做到企業清、黨員清、工作清、問題清,為建立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奠定堅實基礎。發揮聯合黨組織“孵化器”作用,定期聯合開展黨建活動,協調解決非公企業的發展難題,努力做到組織上、工作上真覆蓋、全覆蓋。聚焦園區內主板上市企業、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重點企業,園中園、重點商務樓宇等重點區域,扎實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持續消除覆蓋空白點。
此外,通過深度融合,激活非公企業創新發展之源。昌平區以“黨建+助企服務”為載體,推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創新建立服務企業專屬體系,組織開展“送政策解難題、送服務促發展、送溫暖強信心”三送活動,以黨組織為主渠道建立自上而下的政策傳導、資源下沉機制,集中攻堅一批非公企業面臨的共性難題、高頻問題﹔進一步健全黨組織聯系專家制度,把解決專家需求和促進產業發展相結合,推動黨組織聯系專家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為企業在昌發展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以“黨建+協作平台”為媒介,推動企業發展不斷深入。依照合成生物、醫藥健康、數字經濟等主導產業分類組建企業聯盟,推動關聯度較高的企業組織抱團、資源抱團、發展抱團。聚焦資源共享、協同創新,舉辦企業家圓桌會議、企業大咖宣講、高管沙龍等活動,為非公企業家、科學家和創業者提供深度交流平台。加強非公企業與周邊高校、醫院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科技轉化、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搭建“產學研”人才培育平台,舉辦“智庫高端對話”“政產學研座談交流”等活動,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積極打造一批雙強園區、紅色樓宇。
以“黨建+社會責任”為補充,推動時代價值不斷彰顯。非公企業黨組織指導企業將社會責任嵌入到經營之中,利用自身資源及技術優勢,組織企業黨組織與屬地或周邊范圍內社區(村)開展聯建共建,通過組建黨員先鋒隊、志願者服務隊等形式,組織企業員工參與周邊社區服務、環保活動、關愛弱勢群體等志願服務,激發企業員工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在提升“暖民心”的服務溫度和“精管理”的企業發展上協同發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