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強黨建,促發展”

北京門頭溝:引導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 激活城市發展“新”力量

2025年10月07日08:20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在門頭溝區河灘商圈的“門小哥”全時驛站裡,幾位快遞小哥正接著熱水、給手機充電。他們都是通過“刷臉”進入這個24小時開放的驛站的。與此同時,驛站外,美團騎手小李正准備去送貨。隻見他騎行到旁邊一個封閉小區門口,通過人臉識別設備秒速進入。“以前進這種小區經常要登記,現在方便多了!”他笑著說。

這是門頭溝區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生活、參與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平台經濟蓬勃發展,像小李這樣的外賣配送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日益壯大,他們穿行在大街小巷,聯系千城萬業、服務千家萬戶,正成為城市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從“旁觀者”到“參與者”

門頭溝區目前有日活躍新就業群體約1500人,他們多以青壯年為主,工作靈活、流動性強。如何將這股“流動”的力量轉化為治理的“穩定”因子,是基層治理面臨的新課題。

“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發現,雖然常態化參與社區議事協商還不夠,但超過六成的‘小哥’認同自己是門頭溝的一分子,願意為這裡貢獻力量。”門頭溝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顯示出他們強烈的參與意願和潛力。

為此,門頭溝區率先發起全市首個新就業群體“友好聯盟”,動員57家機關單位、企業、社會組織加入,發布5大類39項服務資源清單,構建起關愛服務矩陣。同時,打造“紅立方—先鋒騎士”黨建工作品牌,在商務樓宇、黨群服務中心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讓分散的黨員找到了組織。

暖心服務筑起“友好之城”

“手機沒電了可以來充,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腳。”在永定商圈的一家友好驛站,正在休息的快遞員王師傅告訴記者,這樣的暖心站在門頭溝有171個,覆蓋機關、社區、商圈等多種場景。區裡還與高德地圖合作推出“友好場景全景地圖”,一鍵導航即可直達。

服務不止於歇腳充電。門頭溝區聚焦“小哥”們的實際需求,持續延伸“服務鏈”:為部分小區安裝40套人臉識別設備,實現“刷臉秒進”﹔發放152輛共享手推車,解決老舊小區配送難﹔推出就餐優惠、免費體檢、“送檢上門”服務﹔舉辦子女夏令營、開設愛心托管班……一攬子暖心舉措,切實提升了新就業群體的歸屬感。

權益保障同樣不容忽視。該區建立“新就業群體—黨員—行業黨委—‘兩新’工委”訴求表達機制,建設非緊急服務平台,設置建議征集直報點,全年征集意見建議189件,採納25件並推動解決。一站式勞動糾紛調解中心、府檢聯動推出的“智檢速答AI助手”、法律服務隊等,為新就業群體撐起了“保護傘”。

“小哥”擔當社區“前哨”

在2025年門頭溝區首屆“小哥節”上,因“寒夜救人顯擔當”而獲評“最美小哥”的姚建旺表示:“這份榮譽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更是對千千萬萬小哥們的肯定。我深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心關注。” 像姚建旺這樣投身基層治理的“小哥”正越來越多。

門頭溝區通過建立“積分兌換”機制,鼓勵新就業群體到社區報到,參與助老服務、“窗帘行動”等社區服務。目前,已有15名新就業群體擔任“副樓長”“網格員”,3人當選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區青聯委員,5人加入區檢察聯絡員隊伍。

此外,“先鋒騎士”等3支新就業群體志願服務隊相繼成立,50余名快遞員、網約配送員注冊成為志願者。他們利用工作之便,開展“隨手公益”“沿途服務”,累計服務時長200余小時,上報電梯故障、非機動車佔道停車等治理類問題30余件,成為社區治理的“移動探頭”和“前哨力量”。

“新就業群體是城市發展的共建者、共享者。”門頭溝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門頭溝區將繼續用心用情做好服務引領,讓更多“小哥”從治理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貢獻者”,為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力量。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