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文化

探秘千年水道 京津聯動舉辦大運河文化科普講座

2025年10月03日09:12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為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近日,首都圖書館聯合天津圖書館在天津空港經濟區文化中心圖書館舉辦“千年水道”主題科普講座。

活動特邀大運河文史研究專家任德永擔任主講,通過專題分享與互動交流,帶領公眾深入探索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及當代復興意義。

京杭大運河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人類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既是明清時期的經濟命脈,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紐帶。本次講座展示了通州燃燈塔的高清航拍圖:“這座始建於北周的古塔,不僅是‘明代通州八景’之首,更是運河四大名塔之一,北大博雅塔的設計原型便源於此。”任德永引用清代詩人王維珍“一支塔影認通州”的詩句,結合《潞河督運圖》中的商船細節,還原了“萬舟駢集”的漕運盛景——作為運河漕運的“最后一公裡”,通州土壩碼頭與石壩碼頭曾承擔每年400萬石漕糧轉運重任,而張家灣城遺址南門“四海通津”石匾,更是明代南北物資交匯的實証。

天津段的歷史地位同樣引人注目。任德永通過元代《直沽口》詩句“遠漕通諸島,深流會兩河”,解析三岔河口作為“三會海口”的地理意義:“金代‘直沽寨’、元代‘海津鎮’,天津因運河而生,因漕運而興。清代《讀史方輿紀要》記載的河西務漕倉,最多時儲糧達350萬石,相當於當時北京半年的口糧。”

本次活動以“喚醒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融合”為核心,系統梳理了大運河的歷史發展與遺產價值,探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運河文化,更是首都圖書館與天津圖書館深化京津冀文化資源共建共享的生動實踐。

此次活動通過首都圖書館與天津圖書館聯合策劃舉辦優質講座,提升圖書館服務效能,吸引更多市民走進圖書館,共享公共文化資源。未來,京津兩地將聯合策劃更多優質閱讀活動,共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市民讀者共享協同發展成果。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