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河口蓄滯洪區即將面向市民開放 打造26.8公裡特色雙堤風景道
據朝陽區水務局消息,壩河口蓄滯洪區工程已進入景觀綠化、閘房裝修及細節提升的最后收尾階段,計劃於9月30日向社會開放,為市民打造一處集防洪安全、生態休閑於一體的城市濱水空間。
新建2處蓄滯洪區 總調蓄容量達338萬立方米
壩河口蓄滯洪區地處朝陽區東壩鄉、金盞鄉及通州區交界處,治理范圍自壩河機場第二高速路至溫榆河口,全長6.7公裡,建設面積達248公頃。作為北京市“西蓄、東排、南北分洪”防洪體系的重要一環,該項目以“平急兩用”為設計理念,實現了防洪安全與生態休閑的有機融合。
據了解,該工程新建2處蓄滯洪區,總蓄洪量達338萬立方米,防洪標准為50年一遇。同時,3座分退洪閘、1座節制閘及1座船閘同步推進,1座水情觀測塔也即將建成,既滿足汛情監測需求,平時還能作為觀光眺望設施,實現功能復用。
1.15萬株樹種重塑生態綠廊 打造26.8公裡特色雙堤風景道
在保障防洪功能的同時,壩河口蓄滯洪區對河岸空間進行了全面生態重塑。沿著河岸線,1.15萬株涵蓋39種鄉土觀賞樹種有序分布,形成了層次豐富、四季有景的生態綠廊,將成為秋季打卡壩河的最美風景線。此外,工程還保留了原有的成片林帶與大樹小島,為白鷺、夜鷺等鳥類提供了棲息之所,並與周邊農田形成了完整食物鏈的大美野趣生態空間。
湖區設置4.4公裡環湖路,結合多類型親水棧道、濱水碼頭及觀鳥設施,讓市民在湖邊漫步、湖岸觀鳥、湖上泛舟,盡享自然之樂。
此外,項目依托6.7公裡河道老堤與新筑堤防,延續延續“伴著河流騎回家”的總體設計理念,打造了共計26.8公裡的特色雙堤風景道,串聯起觀景平台、休閑驛站與生態節點。3座跨河人行橋以流線型設計連接兩岸,並設有遮陽棚與休息座椅,為市民提供舒適的漫步環境。
目前,壩河口蓄滯洪區正進行景觀綠化收尾階段,預計9月30日正式開放。屆時,市民可在此體驗到岸邊蘆葦隨風搖曳的自然野趣,觀賞到白鷺翩躚的靈動畫面,感受千年漕運文化與現代都市風光相互交融的獨特魅力。
朝陽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壩河口蓄滯洪區是首都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市民親近自然的新去處。我們期待通過這一工程,讓‘藍綠交織’的理念真正融入市民生活。”
“十五五”期間,朝陽區將推進“兩河一帶”世界級濱水經濟區建設,通過實施壩河與亮馬河治理,將河道濱水空間從原來破碎灰色的空間轉變為活力發展空間,為市民打造更多親水近水的綠水青山,成為支撐朝陽區高質量發展的金山銀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