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長城保護條例(草案)》提請一審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記者池夢蕊)9月24日,《北京市長城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提請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一審。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北京長城全長520.77公裡,橫跨門頭溝、昌平、懷柔、平谷、密雲和延慶六個區,是長城分布的15個省市中保存最完好、價值最突出、工程最復雜、文化最豐富的區段;其中,八達嶺長城屬於長城世界文化遺產點位。
近年來,北京市長城保護利用工作積累了一系列實踐經驗,需要通過立法予以固化。如搶救性保護與預防性保護相統籌、“邊修邊研究”的研究性修繕、長城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調整、長城保護修繕中引入考古發掘、數字長城建設、長城主題闡釋展示工作體系建設等。
2024年12月,市人大常委會同意制定《北京市長城保護條例》立項。今年8月1日,市文物局將《北京市長城保護條例(草案送審稿)》報送市政府審查。
《條例(草案)》共四章35條,包括總則、保護與管理、利用與傳承、附則。主要內容包括長城保護管理體制機制、長城管理制度、長城保護規范、參觀游覽區管理制度、長城價值挖掘與闡釋展示等方面內容。
《條例(草案)》明確了長城保護管理體制機制。市、長城所在地區政府建立統籌工作機制,長城所在地區政府(以下簡稱區政府)負責指導街鄉長城保護工作,並明確各政府部門相關職責;明確市文物部門推動建立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機制,加強長城沿線協同保護工作。同時,將長城本體以外的相關文物等納入保護范疇;明確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長城點段的管理制度。
完善長城管理制度。細化落實“劃定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設置保護機構”的文物“四有”要求;明確制定北京市長城保護規劃與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保護規劃,並組織專家監測評估;明確長城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調整條件和程序;明確在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應當依法開展考古調查、勘探,不得建設污染長城及其環境的設施。
在長城保護規范方面,《條例(草案)》提出建立長城信息化管理平台開展監測工作,為預防性保護提供支撐;明確根據長城保存狀況分別實施各類保護工程;建立因長城保護臨時使用長城本體兩側五米范圍內土地的補償制度;四是增加禁止在長城本體上用火並設定法律責任,增加禁止在本體外種植樹木的規范;明確將涉及長城的防災減災工作納入防災減災規劃及應急管理體系。
《條例(草案)》對長城參觀游覽區管理制度進行了細化。明確區政府將長城點段辟為參觀游覽區的條件和程序;明確市文物部門建立參觀游覽區名錄並實施動態管理;明確區政府負責確定運營單位,以及運營單位職責;明確非參觀游覽區可採用電子圍欄等手段勸阻攀爬行為,景區管理單位對景區內未辟為參觀游覽區長城採取防攀爬措施。
在強化長城價值挖掘與闡釋展示方面,明確市、區文物部門以適當方式對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給予支持;明確建立長城主題闡釋展示體系。同時,鼓勵開展長城保護主題宣傳教育活動,鼓勵開展長城保護相關國際交流與合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