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開區率先建設政策兌現綜合服務平台 700余個事項100%全程網辦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池夢蕊)9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一把手發布·京華巡禮”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召開北京經開區·新質生產力典范區專場。北京經開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磊介紹,“十四五”期間,北京經開區堅持“小政府、大社會、專業化”改革方向,立足經開區產業發展和企業群眾實際需求,發布實施“打造營商環境綜合示范區”“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行動”等方案,推出200余項自選舉措。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從體制設計層面解決了審批執法統一界面的問題。“一業一証DIY”“一體化綜合監管”“四個免於提交”等20余項創新措施在全國、全市推廣,有效發揮了全市營商環境改革試驗田和示范區的作用。
聚焦新產業新業態落地難,經開區有很多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在技術迭代升級過程中,針對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創新審批許可和監管模式,制定“一器一策”精准許可,頒出全國首張熱食類(煎餅)餐飲機器人食品經營許可証、全市首個普通食品與保健食品共線生產許可,為企業節約大量資金成本。聚焦工程建設項目落地慢,推行工業項目拿地綜合服務,首創“帶設計方案入市”+“一企一冊”規劃服務,上線“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咨詢服務系統”,拿地即開工在經開區成為常態。聚焦多頭檢查、重復擾企,構建“風險+信用”監管體系,建立“綜合查一次”統籌協調機制,拓寬非現場“無感”監管手段,特別是結合企業大數據的應用,在全市率先上線亦智大模型平台,率先落地實驗室智能監管場景,重點企業月均檢查量下降70%多,成為“無事不擾 無處不在”法治化營商環境新標杆。
北京經開區聚焦企業所需,強隊伍、聚要素,打造亦庄特色“產業營商生態”。建立健全產業組織體系。構建“科技產業統籌部門+產業局+產業專班+平台公司+要素支撐”組織體系,鍛造一支懂產業、善服務的干部隊伍,系統提升產業專業化組織和服務能力。健全產業創新服務體系。在全市率先搭建“概念驗証平台—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打樣中心—中試基地”創新服務體系和“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特色產業園”成果轉化體系,全市率先設立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分中心,為企業提供全鏈條全周期服務。完善產業升級要素保障。強化綠色、數據、場景等新要素布局供給,每年為企業提供不低於10億度綠電,提供5000P高性能、安全可信公共算力,持續發布智慧城市創新場景需求和人工智能標杆型示范應用場景,為新技術、新產品提供首創、首試、首用的機會。
此外,北京經開區不斷為企業打造舒心暖心的發展環境。打造亦企服務系統體系。建設全國首個新生代政務服務綜合體,真正實現企業“進一扇門”,辦所有事。發揮亦企服務港“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精准對接,做企業身邊的集成式服務管家。構建“亦企辦”雙閉環企業接訴即辦新模式,讓企業訴求“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開展“無証園區”建設。統籌推進場景、數據、平台及公共支撐能力“四位一體”,實現139個事項和77種証照材料免於提交,讓企業群眾在區域內生產生活“無証通辦”。實現惠企政策直達快享。率先建設政策兌現綜合服務平台,全區700余個事項100%全程網辦,2025年免申即享兌現事項佔比超過25%,企業對政策滿意度不斷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