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開區設立每年10億元科技人才發展專項資金 定向支持人才創新創業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池夢蕊)9月4日,“一把手發布·京華巡禮”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辦北京經開區·新質生產力典范區專場。北京經開區工委副書記於淼介紹,北京經開區始終將人才作為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聚焦“國際一流高端產業綜合新城建設”目標,深刻把握“人城產”城市發展規律,構建起“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雙輪驅動、協調發力”的人才工作格局,全力打造人才創新創業首選地、價值實現集聚地、生產生活根據地。
整體上,北京經開區人才總量達40萬人,每年保持8%以上的增長率,人才貢獻率達69%,人均GDP、萬人發明專利等關鍵指標均全市領先。其中,累計認定的亦城人才達到6800余名,包含以兩院院士、世界500強企業總部首席技術官等為代表的頂尖人才,以國家級、市級人才計劃和重大科技獎項獲得者為代表的杰出人才,以及掌握國際領先水平關鍵技術的領軍人才,和擁有博士學歷或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優秀人才,形成了以百名頂尖、杰出人才,千名行業領軍人才,萬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師為代表的高質量發展人才雁陣。
“政策再創新,就是聚焦產業所需、人才所需,持續迭代升級人才政策。”於淼介紹,北京經開區在2020年發布了“人才十條”政策,對人才分級分類提供獎勵、扶持、培養、服務等多方面支持。在2023年,北京經開區跳出“就人才支持人才”的傳統路徑,聚焦“平台、資源、主體、人才”四個維度,發布“人才十條”2.0政策。在2024年,進一步為用人主體授權賦能,推出人才認定“舉薦制”,形成了現行的“人才十條”2.0+政策體系,並通過“隨來隨評”、人才預認定、“免申即享”等方式,持續提高政策“觸達率、兌現率、滿意率”。“比如,在為用人主體賦能上,經過實踐,我們發現用人主體最貼近人才、最了解人才需求、最知道誰才是人才,我們就在全國率先建立重點用人主體目錄,給予每家用人主體最高500萬元綜合資助,支持自主開展人才引進、培養、激勵等工作。”於淼說。
在平台搭建上,北京經開區重點支持了一批前沿創新主體,扶持了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和創新孵化載體,借力了一批創新創業大賽,建設了一批人才聯合培養基地,為人才發揮作用提供豐富的平台。在資源支持上,圍繞人才辦企業、籌資金、聚團隊、引技術等需要,在辦公空間、股權投資、專項擔保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動資源跟著人才走、要素跟著創新走。比如,設立了每年10億元科技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定向支持人才創新創業﹔打造了首期2億元人才基金,重點支持種子期、初創期的創業人才﹔還推出了“亦麒麟”專項擔保產品。同時,全面支持青年人才入區發展,發布了北京市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示范區(亦庄)“十大行動”, 打造覆蓋安居、成長、生活、創新的綜合服務矩陣。比如,為35歲以下青年人才提供求職7天免費住,實習3月免費短租,就業3年優惠長租的階梯式住房保障服務。
在政務服務方面,北京經開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綜合服務辦事大廳,推行“亦城人才卡”,實現線上線下集成服務,並聯動覆蓋亦庄新城全域的11個亦企服務港,實現“一窗通辦”。在住房保障方面,北京經開區已建立了包括人才公租房、人才保租房、共有產權房在內的多元化人才住房保障體系,累計籌集租賃型保障房5.1萬余套(間)。在城市建設方面,打造了“辦家門口最好的教育”品牌,擁有超百萬平米的高品質城市級商圈,形成了“梧桐大道”“電競工體”為代表的一批新晉網紅打卡地,塑造了開放、包容、創新、綠色的城市符號。
下一步,北京經開區將繼續落實好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任務,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不斷夯實新質生產力典范區建設的人才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