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發布六大專項行動 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向經濟建設延伸拓展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池夢蕊)8月21日,東城區以“公共法律服務護航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舉行新聞發布會。東城區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韓衛杰圍繞“東城區公共法律服務護航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進行新聞發布。
東城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法律服務需求,不斷優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模式:近三年,推動區、街道、社區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覆蓋,形成“1+17+163”工作格局,即1個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7個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163個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全區通過三級實體平台接待法律咨詢11萬余人次﹔村居法律顧問提供法律服務時長近3萬小時,開展法律宣傳活動2300余場﹔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共計22865次,各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共調解案件8532件。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485件,其中,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517件,法律幫助2390件,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約2173萬元。區法律援助實體平台接待來訪群眾20912人次﹔12348熱線平台實現全年無休,服務91935人次,群眾滿意度達99.82%。
“正陽先鋒 東律韶華大講堂”作為律師宣傳教育、理論武裝、能力提升的重要陣地,舉辦專題培訓41期,參訓人員6000余人次,切實提升律師行業政治素養和執業能力。選派340余名優秀執業律師,組建18支志願小隊,逐一與轄區街道、園區、商圈結對,定制優質高效的公益法律服務。發布《東城區律師行業積極助力法治營商環境建設八項舉措》《企業勞動用工風險管控合規百問》《老字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導引》《美國商標注冊與保護法律實務》等重要實踐成果,為企業發展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務。
將“利企便民”作為提升公証服務的標准,推進顧問式、便捷化和綠色通道服務,辦理綠色通道服務事項700余件、免費遺囑1636件、上門743次。設立涉企“快速通道”助力優化營商環境,配專人,建專席,實現受理、審查、出証“一條龍”快速服務,建立容缺受理機制,辦理涉企公証事項15734件。
深入實施“八五”普法,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制定68家重點部門普法責任清單。完善區、街、社區三級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了龍潭中湖公園和景泰公園兩個區級法治文化公園,各街道、社區建立了法治廣場、法治文化長廊。圓滿完成全國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試點工作。
推動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全球總部落地東城﹔立足東城文化資源優勢,主動融入“1+N”商事仲裁全域發展格局,與北京仲裁委員會共同推進文體娛產業仲裁中心建設,持續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為進一步將高質量的法律服務資源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可用的法治保障,為持續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從民生領域向經濟建設延伸拓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高效優質的法治動能,著重發布了六大專項行動:
一是公共法律服務品牌提升專項行動。將著力打造“紫金東華解紛中心”“暖心驛站”“長安微景公証”“法育家園公益律師團”“四合一家公服站”區域公共法律服務品牌矩陣。
二是法律援助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將持續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務,規范法律援助服務程序、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量。
三是律師行業聚力賦能專項行動。將持續提升“正陽先鋒 東律韶華”黨建品牌影響力,使專業優質的公益法律服務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將以IP出海法律護航聯盟成立為契機,推動“高端商事律企沙龍系列活動”常態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四是公証行業規范提升專項行動。落實“公証規范優質”行動部署,深化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証法律服務的便捷、高效和優質。
五是普法宣傳“中軸法脈”專項行動。將著重培育東城區“中軸法脈”普法品牌,通過品牌發布、線路打卡、主題沙龍、法治游園、基層實踐、品牌展示等普法活動,加強普法品牌的研究闡發、公共普及、傳承運用,實現法治、德治、禮治的相融相濟。
六是涉外法律服務護航發展專項行動。培養一支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業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著重吸引功能性、稀缺性優質法律服務機構落戶東城,加快高端、涉外、規模法律服務機構集聚發展。推動文體娛產業仲裁中心建設,為文體娛產業提供從爭端預防到解決的多元化、一站式、全鏈條商事法律服務,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