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可觸摸的鄉村文化博物館” 舉辦農產品嘉年華
青旅新發地鄉創產業園開園 新發地“72間房”蝶變鄉創會客廳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鮑聰穎)8月21日,位於北京市豐台區的青旅新發地鄉創產業園正式開園,該園區佔地約65畝,提供14000平方米產業空間,以“央企+市場+村集體+新農人”四方共建模式,致力於打造聚集農業科技頭雁企業的鄉創會客廳。同時,為期三天的農產品嘉年華也在園區多功能中心廣場啟動,現場匯聚百強縣域農產品,設置應季果蔬折上折、免費配送等優惠活動,為市民帶來豐富多彩、富有科技味的農產品採購盛宴。
“72間房”華麗蝶變 老平房變身現代產業園區
青旅新發地鄉創產業園前身為新發地村西南陳留村民小組的平房區,因原有72間老舊房屋而被俗稱為“72間房”。該區域原本基礎設施落后、業態低端、空間利用效率不高,難以匹配新發地市場轉型升級的整體需求。
“72間房”作為新發地村發展歷程的見証,是儲存著新發地村民的記憶和鄉愁、留戀和憧憬的鄉村文化博物館。如何平衡歷史風貌與現代功能?新發地村與北京青旅恆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文化植入與空間再造,解決了原有建筑結構老化、改造難度大、業態活力不足等問題,將傳統平房區打造為一座集溫度與記憶於一體的鄉創產業園。
“該園區佔地約65畝,毗鄰新發地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交通便利、配套完善。項目遵循現狀有機更新理念,保留原有建筑風貌,避免大拆大建,在平衡投資與成效的基礎上,成功喚醒‘72間房’的鄉愁記憶,打造出融合歷史情懷與現代功能的鄉創產業園。”園區負責人表示。
聚焦服務“5個100”戰略 塑造鄉創產業新生態
通過引入科技、文化、旅游等創新要素,青旅新發地鄉創產業園,為農業領域的創業者和實干家打造了一個兼具溫度與高度的發展生態圈。
在文化傳承方面,園區通過保留原有建筑風貌、設置鄉土文化展示節點等方式,打造一座“可觸摸的鄉村文化博物館”,展示了新發地從田野鄉村到首都“菜籃子”的奮斗歷程,傳承其獨特的市場文化與拼搏精神,成為市民參觀、游覽和體驗的新目的地﹔通過廣泛引入新技術與新模式,搭建起以“公共服務+特色產業”為主題的農業科創平台,建立區域聯動和多元配送體系﹔在營商環境方面,還通過設立多種公共服務載體提供產業咨詢、投融資對接、品牌推廣等一站式服務,為企業提供全鏈條服務。
為滿足企業多樣化辦公需求,園區規劃建設了46套獨立院落式辦公區,面積從136平方米至536平方米不等,涵蓋橫向連院與獨院等多種房型,可靈活組合以滿足企業辦公條件。據了解,園區產業辦公類區域佔比80%,商務服務配套區域佔20%,形成了集辦公、交流、展示、文創及產業服務於一體的多元復合業態。目前,已吸引農業研發、農業科技、農產業直播、文創展示等多個領域的37家企業入駐。
園區瞄准打造全國鄉創產業一站式服務平台的目標,聚焦服務“5個100”戰略,即對接100個產業特色區縣、100個區域公用品牌、100家龍頭企業、100個特色園區及100個文旅景區,構建起貫通農產品進京服務、文創開發、產業運營與跨境合作的綜合服務體系,通過打破地域和行業限制,整合鄉村創新產業相關的各類資源,促進鄉村創新產業協同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匯聚百強縣域農產品 農業科技新產品亮相農產品嘉年華
走進農產品嘉年華現場,一款名為“玫瑰馫芳巾”的特色產品吸引了許多市民駐足關注。該產品採用創新工藝,以玫瑰花瓣為原料,通過新興技術從天然花卉中提取植物黏膠,並經由低溫萃取、多級淨化及復合紡絲等先進工藝,成功研發出柔軟環保的連續性纖維材料。市民王女士在試戴后稱贊道:“這款絲巾聞起來很香,質地非常柔軟親膚,顏色也很特別,我非常喜歡!”
據了解,8月21日至23日每天18時至20時,農產品嘉年華在園區多功能中心廣場舉行,現場匯聚二十余個展位,展出百強縣域農產品、玫瑰衍生品、農業科技包裝、膳食健康、文創產品及應季優質農產品等,通過“文化+潮流+夜經濟”的融合形式,展示鄉村特色產業成果,進一步助推新發地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轉型升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