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一書店48小時“變身”愛心中轉站

7月30日上午,昌平區城南街道介山書店裡堆滿了愛心物資,這是今年北京汛期期間,商居同盟聯合城南相伴APP、介山書店建立“極端天氣互助共享點”收獲的“第一單”。600米小街,10個共享雨傘點位、7家共享避雨點、1個新增極端天氣互助點,連點成網,商居同盟從發起共享計劃、逐步推動開展到商居自發參與,讓街區治理成為良性互益的生活場景。
居民小善:點燃互助“接力棒”
近日,密雲西北部遭遇特大暴雨,世濤天朗社區居民郝女士偶然間在“城南相伴”APP上看到商居同盟聯合城南相伴、介山書店發起的“極端天氣互助共享點”倡議,便萌生了為災區做點什麼的想法。經介山書店溝通后,確定將書店作為愛心物資中轉站。
7月29日,接到郝女士電話后,昌盛商居同盟聯合介山書店面向居民、商戶、大學生在“城南相伴”app發布《設立極端天氣互助共享點倡議》,呼吁大家可以整理閑置符合安全規定的充電寶、雨具、防暑物資送來,商戶、志願者們將負責進行宣傳、維護。
在本次倡議活動中,介山書店、久久鴨、米面糧油店等多家商戶,郝丹、李若谷、張文則、范一寧等30戶社區親子家庭前往介山書店進行物資捐贈,20余名青少年參與其中,負責物資清點、整理。商居同盟希望互助共享點不僅成為物資中轉站,更能成為商居共情互助的紐帶。
7月30日,愛心商戶、居民捐贈的首批物資抵達書店。經統計,此次共募集到大米200斤,礦泉水70箱、箱裝方便面15箱、袋裝(5連包)51袋、桶裝若干,以及面粉、紙巾、雨衣、花露水、面包(箱)等物資近100余件。
7月31日中午12點,介山書店愛心中轉站募集的物資跨越城區送達至密雲石城鎮石城村民委員會,物資包括當地村民急需的生活保障用品,如面包、礦泉水、方便面、花露水、雨衣等。
未雨綢繆:商戶升級“便民小站”
除了居民外,小街公益商戶也積極投入街區鄰裡服務中。7月下旬雨季來臨前夕,商居同盟迅速行動為街區升級“便民小站”。除已有的共享雨傘點位,商居同盟聯合天寶康、正宗牛肉板面、和慶齋等7家商戶打造共享避雨點,不僅能避雨歇腳,還能共享雨具、充電、喝上免費熱飲。興商地產負責人向兵表示:“設了一個避雨點兒,歡迎周邊的居民來避雨,遇到啥不時之需都能進來,咱就想給街坊們多份安心!”
從前期溝通落位,到精心布置展板,商戶們紛紛主動騰出空間、備齊物資,居民們積極出謀劃策,讓避雨點不僅能避雨歇腳,還能共享雨具、喝上免費熱飲。在這裡,商戶放下生意的“忙”,居民卸下趕路的“急”,一方屋檐下,商居互助的故事持續書寫。
商居情誼:“小橙傘”撐起共融網
2023年昌盛小街硬件改造完成后,街道以昌盛小街為試點,成立商居同盟,推動商居融合,引導商戶優化經營環境,打造有溫度的街區IP。2023年7月31日正式發起“共享雨傘”行動,這場緣起“小橙傘”的商居共融情誼,從點到面,歷久彌新。
兩年裡,小街上俏皮羊鄰裡超市、芳飛園果蔬店、皓宇口腔、介山書店、昌順馬記10個共享雨傘點位,200余把小橙傘成為街區最亮眼的“流動風景”。50余次捐贈,讓傘的數量不斷更新,也讓互助的善意持續擴容。累計服務上千人次的數據背后,是無數次“你幫我、我幫你”的日常,是商居同心守護街區溫度的生動注腳。
從前期引領到商居自治,商居同盟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后續,一方面將聯合“城南相伴”APP,廣開渠道,持續號召更多商居群體捐贈閑置雨具、充電寶、防暑用品等,讓共享點“物資充沛”﹔另一方面,介山書店作為物資中轉站,將所有接收的捐贈物資登記造冊,詳細記錄品類與數量,並在“城南相伴”APP及時公示愛心名單、捐助明細、物資去向,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合理分配和日常維護。
商居同盟負責人說,從一把傘的借還,到一方避雨點的守護,再到互助共享點的設立,我們不斷再探索“商居同盟 友鄰共益”的“昌盛模式”,逐步實現了老商戶與老居民“融合”、新群體與新社區“融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