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行動計劃變“嚴重缺綠”為“推窗見綠”——
回天地區近8年添了17處公園

攤開北京地圖,中軸線向北延伸,“奧森”再往北,一片綠映入眼帘。這是回天居民的“中央公園”——奧北森林公園。幾天前,奧北森林公園三期投入使用,讓“中央公園”惠及更多小區居民。
回天地區越來越多的公園從藍圖變為現實,讓居民走進森林、親近自然、暢享運動。記者昨天從市發改委獲悉,近8年來,回天地區已經增加了17處公園,公園面積增加408.18公頃。
“中央公園”裡大自然觸手可及
自從奧北森林公園開園,在天通苑住了快20年的王力周末就不再奔波六七公裡去“奧森”了。用他的話說:“家門口終於有了像樣的公園!”
回天地區一度缺乏可供居民“親近”的公園。2018年,本市瞄准回龍觀、天通苑兩個超大社區的治理難題,啟動回天行動計劃。無論是2018年到2020年的第一輪行動計劃,還是2021年到2025年的第二輪行動計劃,都把“回天有綠”作為重點,實施了一批項目。
特別是第二輪回天行動計劃,為回天地區規劃了“中央公園”——奧北森林公園。行動計劃實施當年,該公園就作為首批項目開建。目前,奧北森林公園建成了三期,已經成為北京北部生態綠楔的重要節點、中軸線北延長線的超大型生態地標,也讓回天地區大自然觸手可及。
“這座公園通過整合、連通、提升現有資源,既形成大尺度的森林,也鑲嵌著10座各具特色的‘園中園’。”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舉例,奧北一期、二期分別以社區活動和森林運動為特色,東小口森林公園設置馬拉鬆跑道,東小口城市休閑公園主打野趣花園,霍營公園突出湖景花園……回天居民擁有了多處家門口“能進入、能感知、能休憩”的高品質綠色空間。
回天地區公園總數達28處
一座“中央公園”只是“回天有綠”的縮影。近8年來,兩輪回天行動計劃錨定生態環境品質提升目標,積極構建全齡友好的公園體系,建成奧北森林公園一期、二期及回龍觀生態休閑公園、天通苑生態休閑公園、東小口城市休閑公園、霍營公園等一批公園項目,精心打造小微綠地、口袋公園等居民身邊的綠色空間。
數據顯示,兩輪回天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回天地區新增公園17處,區域公園總數達28處﹔公園面積增加408.18公頃,總面積突破670公頃。
織補城市綠色空間缺口的同時,一條42公裡長的騎行綠道也刷新綠色出行“新體驗”。這條42公裡的騎行綠道縱穿回天地區、未來科學城、昌平新城,串聯起東小口森林公園、沙河濕地公園、十三陵水庫等10余個公園及生態林,融合綠道、濱水道、騎行道,形成了安全連貫、慢享生活的“綠色慢行網絡”。綠道沿路有多個著名旅游景點,也成為騎行跑步的熱門地、家庭出游賞景的好選擇。
相關負責人說,連續兩輪回天行動計劃的實施,推動回天地區實現從“嚴重缺綠”到“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蛻變。與行動計劃實施前相比,公園綠化領域滿意度上升至8.45分,增長了53.08%﹔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提升到96.3%,超全市平均水平。
居民樂享“體育會客廳”
昌平區文華東路61號,8年前還是一座批發市場。批發市場的北邊雖然有座公園,但因為設施陳舊、缺乏維護,運營沒幾年也關了。2018年回天行動計劃啟動后,“躺”在規劃裡十幾年的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終於重現全貌。
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分為北、南兩區,分別在第一輪行動計劃和第二輪行動計劃實施時投用,北區是城市森林公園,南區布局建設體育館、文化館等設施,輻射周邊40余萬居民。“南區的體育設施裡有十幾個業態,從籃球到足球,從街舞到射箭,各種運動需求都能滿足。”運營人員說,平時體育場館日均客流大約1萬人次,周末最多能達到3萬人次,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等幾乎天天都滿著。
回天地區的公園不只是花花草草,不少都布局了籃球場、網球場、足球場等體育設施,滿足全民健身需求,成為居民身邊的“體育會客廳”:回龍觀生態休閑公園、天通苑生態休閑公園增設羽毛球場等活力運動區,打造林蔭漫步區、棋牌活動場地等特色空間,滿足各年齡段人群的休閑互動需求﹔奧北森林公園二期投入使用的體育健身中心內,多個項目運動場地建設達到專業賽事標准,成為回天地區最大的綜合型體育場。
目前,北京正在謀劃第三輪回天行動計劃。“未來,回天地區將持續‘以綠賦能、增綠筑基’,高水平推進花園城市建設,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幸福家園。”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曹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