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北京完成17項疏堵工程 打通28條“斷頭路”

人民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董兆瑞)28條“斷頭路”實現貫通、17項市級疏堵工程完工、開展48處重點路口交通秩序環境治治理……7月14日,北京市交通委發布2025年上半年交通綜合治理“成績單”。記者了解到,上半年,北京中心城區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為5.64,同比下降6.47%,通行效率有所提升。
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交通以“融合、織網、優化、集約、增效”為指引,錨定“便捷、順暢、綠色、智慧、安全”目標,推動城市交通運行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30項市級疏堵工程已完工17項,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通過優化道路設計、調整交通組織等措施,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區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為5.64,同比下降6.47%,中度擁堵天數減少17天,海澱區和石景山區交通指數降幅尤為明顯,分別下降了9.03%和7.86%。工作日高峰時段地面公交、小汽車等運行速度均有所提升。
今年以來,北京打通28條“斷頭路”,如東六環西側路、玉津路等,讓城市交通“微循環”更加暢通。西城區馬連道東街“斷頭路”成功貫通后,周邊居民從此告別了800米的繞行之苦。
在道路建設方面,通馬路改擴建工程道路段、京密路(太陽宮北街-機場南線)實現全線通車,京密路新國展段(機場南線-安華街段)5.4公裡輔路順利開通﹔東六環改造工程(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開通試運營,通行隧道最快僅需7分鐘,有效提升東部地區高等級路網的服務能力。
軌道交通建設也在穩步推進,17號線剩余段(工人體育場-十裡河)、6號線南延(潞城-東小營南)的車站及區間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開通后將進一步加密北京的軌道交通網絡,為市民提供更多出行選擇。
軌道公交融合發展方面,針對魏公村、西北旺、大紅門南等軌道站點,通過增設、挪移公交站位等方式,進一步提升軌道公交50米接駁比例。目前全市50米接駁率提升至90%,減少了市民的換乘距離和時間成本。
今年以來,市區兩級交通部門加快實施橋下空間整治提升,已完成234座橋系環境整治,14座重點橋系完成提升,打造集交通優化、便民停車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共區域。海澱區聯想橋通過改造增設車道和停車位,豐台區將橋下空間治理與“點靚涼水河”行動相結合,推進一體化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