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開幕 引領視聽文藝新風尚

人民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尹星雲)7月2日,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開幕。大會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北京市廣電局主辦。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董耀鵬指出,網絡文藝已成為當下中國文藝創作的生力軍、文化供給的主渠道、文明傳播的新高地。他強調,面向新征程,網絡文藝應展現新作為、新氣象,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創作生產全過程,聚焦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講好中國故事,在網絡文藝新賽道上跑出好成績。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表示,文學作為各種藝術門類的母體,要為網絡視聽的發展提供優質的內容支撐。文學與網絡視聽應“雙向奔赴、相互賦能”,一方面要暢通從文學IP到影視、微短劇、游戲、動漫等多形態產品的產業鏈條,為影視創作注入活力﹔另一方面,網絡視聽的多媒介呈現也極大地擴大了文學的社會影響力。他呼吁行業抓住數智化時代的新機遇,以更多有筋骨、有力量、有溫度的文學力作,共同打造當代中國文化的新景觀。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於軍強調,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必須勇擔新的文化使命,持續鞏固“網絡視聽文藝看北京”的良好態勢。他希望北京要深挖首都優勢,打造中國視聽文化名片,積極運用AIGC、超高清等前沿新技術,打造文商旅體數字消費新場景,讓網絡視聽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北京市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杰群闡述新時代網絡視聽藝術創作的著力點:要堅守文化使命,胸懷“國之大者”﹔要抒人民之心聲,奏時代之凱歌﹔要承先賢之智慧,開當代之氣象﹔要越傳統之藩籬,開融合之新局,持續釋放賦能千行百業的乘數效應。
北京市通州區委書記孟景偉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致力於打造“綜合成本最低、審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務最好”的營商環境,和“拎包入駐、無憂創作”的服務保障,以開放的姿態,與各方朋友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共同打響“運河視聽”文化品牌。
開幕式上,“2025‘北京大視聽’網絡視聽精品項目”片單重磅發布。片單共集結80部精品力作,涵蓋網絡劇、網絡電影、微短劇、網絡綜藝等多種類型。
北京市廣電局為推動微短劇內容提質、探索“微短劇+”跨界融合路徑,在現場發布了北京大視聽“追光計劃”國際微短劇大賽的階段性成果。據了解,大賽設置了繪時代盛景、傳中華文化、映人間煙火、探科技奇境、品京韻風華、展文旅新潮等十二大主題賽道。大賽啟動以來,共征集作品1070部,經過初評,已有包括138部“好作品”和101部“好故事”在內的239部精品項目入圍復賽。開幕式上,大賽評審主席團成員來到現場,從業內專業視角對大賽給予高度評價,並期待參賽作品能在精品化、敘事模式和人機共創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此外,開幕式還舉行了重點網絡視聽文藝作品推介儀式、《2024北京微短劇報告》發布儀式等,從內容推廣、行業研究和技術應用等多個維度,為產業發展賦能。
在高峰研討環節,多位業界專家與知名創作者圍繞人工智能、內容價值、文化傳承等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度探討。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劉嵐、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等,圍繞視聽新生態、內容價值回歸、AI技術應用、跨界融合創新等前沿議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本屆大會為期兩天,以“視聽潮涌 文藝生輝”為主題,著力打造視聽藝術價值引領平台、產業融合生態聚合平台、視聽技術賦能創作平台。大會期間舉辦主題研討、創作者之夜、網絡視聽藝術大會打卡等多元活動,議題覆蓋網絡綜藝、網絡劇、微短劇、新大眾文藝等行業熱點,旨在推動網絡視聽文藝提質升級,培育扶持文藝精品,發掘鼓勵優秀網絡文藝人才,為“北京大視聽”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