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門頭溝一村一策繪出“詩畫鄉村”發展新動能

2025年07月02日10:39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2日電 (李世奇)初夏時節,門頭溝區雁翅鎮葦子水村的香椿醬加工車間進入生產旺季。十幾平方米的操作間裡,灌裝、貼標、裝箱一氣呵成,一批批打包好的香椿醬即將發往城區的超市。

葦子水村有著600多年種植歷史,其所產的紅頭香椿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年產量約3萬斤。但長期以來,村裡一直以銷售香椿鮮品為主,保質期短、附加值低,市場拓展有限,農戶收入增長也因此受阻。

為解決這一難題,村“兩委”牽頭整合村裡閑置房屋改建廠房,建設標准化食品加工車間,2024年注冊成立北京雁翅小優椿杏科技有限公司,產品聚焦香椿醬、杏仁粥等地方特色農產品進行深加工。

項目啟動后,與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駐村的科技小院合作,對傳統腌制方法進行技術改良,建立了低鹽、低溫殺菌的標准工藝流程,保質期更是從原來的數天大幅延長至12個月。區農業農村局牽頭,聯合市場監管、經信等多個部門的協同推進,葦子水村香椿加工廠順利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認証,這一重要突破標志著產品質量達到國家標准。“去年,我們的產品一上市很快就賣完了,今年有不少人提前打電話來想要預定。”葦子水村黨支部書記高彥輝說。

如果說葦子水村通過農產品延伸拓展市場空間,那麼王平鎮韭園村則是在文化資源中尋找發展動能。

在村委會大院旁,新建的元曲習研所迎來一批城區學生。展廳通過數字展陳與復原場景,完整呈現了元曲與昆曲的歷史淵源。

圍繞馬致遠相關文化資源,韭園村逐步打通“看、學、住、吃”各環節,形成了由元曲習研所、古道步道、採摘園、非遺工坊等場景構成的體驗動線,村裡將住宿、文創、農產品打包推進,逐步建立起結構清晰、協同發展的文旅產業路徑。

不止葦子水和韭園兩個村庄,近年來,門頭溝區圍繞“詩畫鄉村”建設目標,支持引導各鎮村圍繞自身優勢資源,因地制宜摸索出適合本地的發展方式。 2025年初,評選推出首批15個“詩畫鄉村”示范村。截至2024年底,門頭溝區首批示范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3833萬元,同比增長23.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7014元。

“下一步,門頭溝區將持續堅持‘一村一策’的發展理念,讓更多村庄找到適合自己的‘詩畫鄉村’發展道路,讓村民都能在好風景裡過上好日子。”門頭溝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