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企協同創新 “氫能人才培訓課程體系(數字)建設研討暨崗位對接會”舉辦

人民網北京6月20日電(記者池夢蕊)6月19日,“氫能人才培訓課程體系(數字)建設研討暨崗位對接會”在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召開。
氫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引領全球能源革命,但核心人才結構性短缺與技能培養斷層問題日益突出,破解人才供需矛盾尤為重要。
活動現場,來自高校與企業的六位專家圍繞人才培養主題展開深度研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職教發展中心首席主管王凡率先以“產教協同開展氫能人才培養”為主題展開分享,他表示數字化課程體系是連接教育與產業的核心橋梁,提出通過標准化課程建設推動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耦合,為氫能人才培養提供了數字化解決方案。
華北電力大學氫能科學與工程教研室主任楊維結從高校育人主陣地的角度切入,圍繞“專業建設舉措與思考”深入闡釋跨學科融合的培養路徑,結合華北電力大學的實踐經驗,提出將學術積澱與產業需求雙向滲透的人才培育模式,為高等教育端的氫能人才培養提供了創新思路。
從教育端轉向產業端,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張慶恆帶來了企業視角的關鍵崗位識別與用人標准解讀,他首次披露行業關鍵崗位能力模型,明確將氫能技術應用能力、工程實踐經驗與跨學科思維作為人才核心素養,為院校培養提供了清晰的需求畫像,有效架起了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的溝通橋梁。
在此基礎上,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能源工程系副主任李建立教授聚焦氫儲運這一產業鏈關鍵環節,以 “崗位人才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規劃” 為主題,系統解構了該領域人才的能力體系,結合氫儲運技術發展趨勢,提出從專業技能到職業素養的全鏈條培養方案,為氫能細分領域的人才精准培育提供了系統化指導。
會上,兩大戰略合作協議簽署與發布。在簽署儀式前,北京市氫未來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肖彬彬對《氫能產業促就業暨關鍵崗位課程體系共建合作協議》進行了詳細講解,系統闡釋了協議的合作背景、核心內容與未來規劃。
據了解,該協議由16家企校聯合發起,旨在構建“崗位標准制定 - 課程開發 - 就業服務”的全鏈條職業發展體系。合作方涵蓋億華通、海珀爾等頭部企業,華北電力大學等高校以及多所職業院校。協議規劃短期(2026 年底前)建成 5-10 個核心課程體系、中期(2029 年底前)推動 3-5 個新職業工種納入國家職業大典、長期(5年以上)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人才培養模式,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隨后,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運營單位水木興創(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市氫未來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共同啟動《氫能園校企實習實訓就業戰略合作協議》簽約發布儀式,簽約方代表表示:“該協議將推動建立‘培訓 - 實習 - 實訓 - 就業’一體化機制,示范區內企業將提供多個實習崗位,實現人才從課堂到崗位的無縫銜接。”
當天下午,來自全國院校與氫能企業的10余位專家圍繞 “氫能源技術教材建設”議題展開閉門研討。研討中,專家們聚焦氫能技術前沿與產業實踐需求,深入探討教材內容與崗位標准的適配性,強調高質量教材需兼具理論深度與實操指導性,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知識傳遞,以場景化設計還原氫能產業鏈各環節實操場景,為院校教學與企業培訓提供兼具學術規范和產業價值的內容支撐,助力構建系統化的氫能人才培養知識體系。
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致力於建設為全國氫能人才培養的標杆基地,為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希望通過政校企三方聯動,構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氫能人才培養生態圈,為產業發展注入持續動力。”北京市氫未來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肖彬彬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